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新书推荐 听医生对你讲讲“掏心窝子话”
第07版:小楼书香 2023-07-19
《医生,你在想什么》出版上市

听医生对你讲讲“掏心窝子话”

颜静燕

王兴医生

排队一小时,看病五分钟,医生惜字如金,病历犹如天书……

人人都会生病,但人人都害怕看病。恐惧往往来源于常识的匮乏,面对医生和普通病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所导致的一系列误会乃至医患问题,普通人急需一堂既言之有物又接地气的医疗科普课。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科普作家王兴携医疗科普新作《医生,你在想什么》作客建投书局传记图书馆,和读者畅聊“医生在想什么”。

【作者简介】

被病人和读者双重认可的“斜杠”医生

王兴是一位被病人和读者双重肯定的“斜杠”青年医生。在取得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后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博士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多次受邀参加世界肺癌大会、美国胸外科年会等,并在大会发言。但他并不满足于学术成就和医疗工作本身,而是更愿意致力于医疗科普工作:他长期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明星演示嘉宾,并荣获《健康报》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称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健康科普一等奖。

【内容简介】

为大家提供一堂“每个人的疾病课”

《医生,你在想什么》是王兴继《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之后,为所有需要看病的人写的一本医疗科普书。

人人都会生病,但并非人人都会看病。不知道身体的问题该看哪个科室,因过度担心挂了不同科室的号,听不懂医生的诊断,做多次不必要的检查,迷失在网上各种或真或假的医学诊疗建议中……甚至当今的许多医患矛盾、误会,也部分源于医生和普通病人之间巨大的信息不对等。

结合一线执医多年的经验,王兴从老百姓生病后的寻医、问诊、治疗各个环节中可能碰到的相关问题出发,结合一定的科学知识、人文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医生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么想、怎么做,为大家提供一堂“每个人的疾病课”,为病人建立“看病其实很简单”的寻医信心。

《医生,你在想什么》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医生、疾病、治疗、病人、价值观入手,梳理了看病就医和健康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仅以“病人”这一章节为例,王兴医生就从怎么根据自身状态判断何时该就医、怎么根据病情选择医院、是不是要找熟人、预防疾病的体检该怎么做等问题入手,把看病的决策图、预防的时间表理得清清楚楚。在第五章“价值观: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作者“掏心窝子”般解释了影响医疗决策与医疗结果的种种“非医疗”因素,如病人的心理、经济条件、社会属性等,既是为病人打一支医患沟通的“心理预防针”,也是站在一个医生的角度衡量这个职业应有的价值观尺度。

【精彩书摘】

第五节 病历:与病对话,予人觉察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曾经获得了两次荣誉,一次是北大医学院优秀病历书写大赛的一等奖,一次是因为书写“死亡五联单”被全院通报表扬,这两项荣誉对我来说,不亚于曾经获得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三等奖(强调:不是参赛即有奖)。可以不吹牛地说,我毕生的写作巅峰就在实习期间,后面的文学创作生涯都是狗尾续貂。面对很多人的造访取经,我也是经常给出我的病历供大家学习参考,甚是得意。直到有一天同学过来告诉我,你这个病历写的啊……我说不要再夸了,我很难克制自己小人得志的骄傲。他说不是啊,你这个病历写了个啥你自己看看啊。我仔细一看,大概是值班值得精神错乱了,我在病史里写道:“病人使用王兴肛塞,三日后好转。”这份病历的照片还保留在那个不能透露姓名的同学(姓成名功,成功)手机里,说等我功成名就了来找我“敲竹杠”,这大概就是我努力平凡至今的借口。

人民群众对医生“书法”的吐槽是喜闻乐见的,我在《病人家属,请来一下》的签名过程中也写了一些寄语,许多读者的评价是,这个医生的字我居然看!得!懂!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能看懂”已经是病人对医生病历的最高要求。不过,吐槽医生书法过于飘逸的时代几乎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病历基本都是用机器打的,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觉得明明每个字都认得,但是连起来就是读不懂,所以病历难懂也不只是书法的锅。它带给病人一个值得玩味的信号,那就是医生好像也并不是很想让我看懂。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病历到底是写给谁看的?

病历其实就是病人情况的记录,理论上讲,一个没接触过病人的医生都可以通过这份记录复原病人诊疗的全部过程,因此,病历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医生完成医疗过程,而不是给病人讲述疾病的科普读物,所以它的表述首先应当是明确、高效,而并非让所有人都容易理解的。

病历记录的是病人的病程,自然使用的都是专业词汇,为了追求书写的高效和精确,有些用词只需要同行能看懂,所以当病人拿到病历后,就容易有种看天书的感觉。

医生在病历中经常会用拉丁文的处方标识,比如皮下注射我们会写IH,肌肉注射写IM;一些药名也常常使用缩写,比如利多卡因我们就写利多,或者直接写英文Lidocaine,生理盐水会写NS;即使是查体,也有专有的名词。结果可想而知,在一段话里有这么多专业名词术语的情况下,病人怎么可能轻松地读懂?这点需要帮医生辩解一下,因为医学的大多数词汇都过长,所以选择使用字母缩写既高效又能表达清楚。

字迹潦草的确也是一个问题,但医生之间却沟通自如。其实医生的字潦草互相之间能看懂,不是因为医生辨认书法的能力强,而仍然是“词汇量”的问题,除了拉丁文缩写之外,医学术语当中也包括“肱骨”“colles骨折”“肛诊(-)”这些普通人很少接触的词语,就难免在辨认的时候,无法判断到底这个笔画属于什么语言。

我在急诊轮转时,也是手写病历的,而且还很有仪式感,垫上两张复写纸,一张给病人,一张留档。我写病历的时候,最开始也是尽可能一笔一划,但是病人都在排队的时候,我脑子里一边要准备下一个病人的接诊,一边要考虑刚才开输液的几位病人的化验单,于是不由自主地龙飞凤舞起来。一次病人来问我,“查体末位淘汰”是什么意思,我才意识到,屠龙的勇士终成恶龙,这明明是“查体未见异常”啊!这确实并非我本意。

医生书写的病历虽然首要目标并不是给病人阅读,但病历当中有一些部分是写给病人看的,这部分本应清晰明了,例如“医嘱”部分。高中的时候我有个朋友,一次醉酒后被拖去急诊就诊,医生写好病历之后,住校的全体舍友帮忙一通猜,就看懂了“戒酒”两个字。这个部分本就是病人的出院或者门诊指导,医生是应当好好书写的,例如戒烟戒酒、休息多久、饮食忌口、平卧或者怎样体位的休息、如何活动等等。不仅要和病人说清楚,这部分也要尽量写清楚。

记者 颜静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