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0岁的贺绿汀在工作中 图源IC photo
今年是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由徐汇区文旅局、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抱真·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特展”在徐汇区百代小楼揭幕。“抱真”二字,取自贺老的别号,也是他一生保持真性、抱持真理的写照。
1935年5月22日,由贺绿汀作曲、丁善德钢琴独奏的《牧童短笛》在百代小楼灌制,这首2分50秒的钢琴曲是第一首走向世界的中国钢琴曲。时隔88年,7月17日下午,这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旋律再度回荡在百代小楼,“抱真: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特展”在这里开幕。
据了解,此次特展以贺绿汀各时期的唱片、乐谱为主要展陈内容,结合影像资料、理论著作、纪念文集等,串联起他作为“创作者”“革命者”“教育者”的一生,展览穿插趣味互动环节,展厅内的智能钢琴循环演奏贺老的代表作,后续还将开启线上数字展厅,为观众提供更多服务。展览将持续到12月31日。
贺绿汀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是老一辈音乐家中的杰出代表。1903年,贺绿汀出生于湖南邵东一个普通农家。家中子女众多,他又排行老六,幸得父亲与兄长们支持,几多周折总算走出了大山,到长沙艺校完成学业。贺绿汀快20岁才开始接触钢琴,这个起步如今看来是很“晚”的,但他废寝忘食地练习,甚至几度因“梦里弹琴”而摔下床。
后来,贺绿汀在三哥的带领下加入革命队伍,参加广州起义,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曾两度被捕、两度逃亡。
“抱真”,是早年私塾先生给他的别号,贺绿汀对它倍感珍惜,甚至有意用其一生去践行它的内涵。贺绿汀重回音乐的道路后,通过两年的努力,考上了当时由萧友梅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并自名“绿汀”。在国立音专,贺绿汀不仅结识了对其有再造之恩的老师黄自,也由此开启了人生第一个创作高峰期。
1934年,在世界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中国音乐风格钢琴曲”征集中,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获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在齐尔品强烈推荐下,《牧童短笛》于1935年在日本出版,齐尔品把这首曲子作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巡演于欧美各大城市,并且坚持在节目单上标注中文,使这首作品成为第一首享誉世界乐坛的中国钢琴曲。作品获奖后,贺绿汀在上海音乐界声名鹊起,百代唱片首先向他发出了录制唱片的邀约。1935年5月22日,贺绿汀与同在国立音专求学的丁善德先生,在百代小楼灌音室弹奏灌录了《牧童短笛》与《摇篮曲》。
1934年,经聂耳介绍,贺绿汀进入电影界,创作了《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秋水伊人》《清流》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歌曲。抗日战争爆发后,贺绿汀参加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创作了一系列革命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传唱一时,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名誉主席,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创作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为国家音乐事业的发展,国民音乐教育事业的普及、提高和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1998年4月获颁“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不久前,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专门录制了贺绿汀的名作《嘉陵江上》,用一场过去与今天的时空对话,纪念老院长诞辰120周年。展览开幕式上,廖昌永介绍,贺绿汀在1934年发表的《音乐艺术的时代性》一文中提到,“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但要有成熟的技巧,也必须具有极其敏锐的时代感受性,能够抓住时代的中心。”音乐创作需要坚持创新,更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得知特展开幕,贺绿汀先生长女贺逸秋特别致信表示感谢,“父亲1903年出生,1999年去世,几乎经历了整个二十世纪。他和亿万中国青年一样,投入了火热的救国斗争。他所做的一切是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和担当。在党的领导下,以音乐为武器献出了一份力量,他所做出的成绩还要感谢他的老师黄自先生和上海音乐学院的老教授们。”
综合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徐汇、徐汇文旅及纪录片《百年巨匠——贺绿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