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 星期五
基层治理创新  打造“茸城e家” 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法  答好“民呼我为”实践题 周浦镇:今年要办这十大民生实事 用好“联”的方法,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迎新健康走  一起向未来 “家门口”的信访服务解纷有道
第07版:申城纪实/专题 2024-01-03

“家门口”的信访服务解纷有道

近年来,徐汇区斜土路街道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信访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徐汇区打造“家门口的公共空间——生活盒子”为重要契机,将“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嵌入“生活盒子”,做到信访力量下沉社区、主动出击,把工作往深处抓、往实处落,真正做到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

织密一张网络

将“信访受理站”嵌入片区“生活盒子”,融合了党建、营商、社区服务等站点资源后,斜土路街道的“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2+3+19+X服务框架。在此基础上,斜土路街道将辖区划分为5个片区,19个居民区、114个微网格、867个楼组形成了“1+5+19+114+867”五级纵向治理体系,在把小事、大事、难事化解在基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强一支队伍

以片区“生活盒子”为主阵地,设立信访受理站,由民情联络员第一时间收集、归纳、整理处于萌芽状态的诉求、矛盾、纠纷,并带回片区,带上片区治理会议;律师、法官、检察官定期主动下沉社区,建强“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队伍,广泛开展基层信访工作。在疏导、解决环节,挖掘整合片区内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多元解纷的专业能力,全力促成居民诉求的实质性解决。

跨前一步服务

以赋能增效为突破口,丰富“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内涵,在“生活盒子”中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片区信访受理站提供信访接待、纠纷化解、解忧帮困、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公证辅助、律师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实行“家门口”信访服务首问责任制,坚持“简单诉求马上办、普通诉求加紧办、疑难诉求认真办”的服务原则,一口受理、全程跟踪,及时解决居民诉求,缓解政府工作压力。

联合一道解纷

以在片区“生活盒子”设立信访受理站为契机,将信访解纷的“条”资源与片区治理的“块”平台相融合,让“家门口”成为多元力量的汇集点、群众矛盾的终点站。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水平,提升联合解纷能力,快速纾解居民诉求,有效降低信访数量。

数据赋能机制

依托区大数据平台,以辖区内人、房、路三维为纲,构建自身数据库,根据特征特点在各片区合理调配各类资源,实现精准投放、高效利用,为妥善处置具备片区特性的趋势化问题、群体性问题、特征化诉求提供框架性的数字化后台支撑。

前沿感知机制

落实“浦江经验”,在城运中心框架性后台数据支撑的基础上,多元解纷团队与大调研、“四百”大走访、“满意在徐汇”、片区大走访等活动有机结合,鼓励和引导社区群众建言献策,积极挖掘金点子、好建议。

每月开展来信来访、12345市民热线诉求分析会,将分析结果同步发送至各片区;各片区聚焦高频问题和多发矛盾,及时召集多元解纷团队等开展风险研判,预先制定应对方案。

多元解纷机制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对应斜土“大平安”“1+5+19+114+867”五级纵向治理体系标准,建立多元解纷体系,对诉求事项,及时就地化解;对未化解的初信初访和复杂矛盾纠纷,及时上报片区,由片区牵头多方力量资源,制定方案、推进化解;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片区上报街道,街道召开信访联席专题会议,系统推进全链条解决。

斜土街道通过依托、融入、赋能、优化“生活盒子”,建设“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将“接访桌”搬到了群众身边,着力拓展信访工作服务阵地、丰富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支撑、深化服务机制,做实了源头预防。实现了“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与“生活盒子”互相成全、双向赋能,开创了信访工作新局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