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里有关脑机接口的场景已照进现实。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宣布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一位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在接受居家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后,实现了自主喝水等脑控动作。
脑机接口是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实现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该项试验负责人、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表示:“要实现真正的‘读心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假设这是一本100页的未知之书,目前我们只是翻开了第一页。”
与众不同不同的脑机接口
几乎是同一时间,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宣布脑机接口“手术成功”的新闻也引发国内外关注。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写道:“第一位人类患者接受了来自‘神经连接’公司的植入手术,目前恢复良好。”他将第一个产品命名为“心灵感应”,当大脑植入设备后,只需意念就能控制手机、电脑等“几乎所有设备”。
大脑的信号从内到外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神经细胞放电、颅内脑电、借用脑电帽采集到的头皮外脑电波。洪波教授打了一个比方:假设一个屋子里坐着10个人,每个人代表着一个神经细胞,要接收神经细胞的信息可以通过“麦克风”获取,马斯克团队的产品相当于在每个人的面前放置了一个麦克风,“收音”效果好但存在“占地面积”大、耗能高等问题;头皮脑电的方案,则是将麦克风放置在门外,那么接收到的信号就会很模糊,受到很多噪声干扰。
“我们的方案是把电极放在脑膜外部,介于两种方案之中,相当于把麦克风贴在门里获取信息。”洪波说,在手术台上,医生只需进行“在颅骨中装入电极”等微创手术,人脑与电脑“对话”的基础性设备便可完成。
实现自主喝水的瘫痪者
“我们挑战的不是一般疾病,是人类目前没有解决方案的部分疾病。”北京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说,要在人身上装上脑机接口,难点在于能采集到信号,还要让信号“解码”语言、运动、意识。他说:“这是在挑战不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54岁的四肢瘫痪患者老杨是第一个“成功吃螃蟹的人”。老杨因为车祸导致瘫痪,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运动能力完全缺失。专家评估了老杨的病因及诊断情况,在征得家属和老杨的同意下,启动了一项“脑机对话”的新技术。
一只气动手套,套在四肢瘫痪的老杨手上,安装在他大脑中的电极发出信号,老杨想移动右手。电脑“读懂”老杨的想法后,解码完成,指令传达到气动手套,协助老杨右手手指协同弯曲,抓住了矿泉水瓶。解码算法采用了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技术,由洪波团队完成。
洪波介绍,经过测试,只需要250毫秒甚至更短时间,电脑就能快速“读懂”患者的想法,判断是抓握、保持还是松开,实现精准解读。在与电脑“对话”时,人脑并不需要依靠强大的意念或重复思考去传达信息。
“如今,自主喝橙汁、喝茶对老杨来说已经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下一步,我们希望帮助患者用脑信号指挥家里的智能设备,比如手机、轮椅、电动窗帘等设备的开关,为人和物的连接提供更多的可能。”洪波说。 据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