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5日 星期日
赓续传承先贤优良传统 祖父的心底里有着许多和善与慈祥 范烟桥:红极一时的“江南才子” 江南差幸风光好  湖山历历思悠悠
第08版:名人生活 2024-08-28

范烟桥:红极一时的“江南才子”

1960年代中期,范烟桥与汪葆楫(左一)、蒋吟秋(右二)、顾公硕(右一)的合影

范烟桥的一生涉足文坛、教坛、影坛,创作颇丰,著作等身,在地方文献收集、文物保护等方面卓有贡献。

1894年,范烟桥出生于苏州吴江同里的书香门第范家,为范仲淹从侄范纯懿之后。父亲范葵忧为江南乡试举人,母亲严云珍通文墨,亦为同里名门之后。范烟桥5岁开始识字启蒙,喜读小说,爱阅弹词,沉迷其中,得了近视,以后一直戴副墨镜。1922年,范家搬至苏州温家岸。

范烟桥14岁时就读于国学大师金松岑在同里创建的同川公学,深受其维新思想、爱国精神之影响。而帮助他开启为报刊写作生涯的则是包天笑。范烟桥21岁以小品文投上海《时报》副刊《余兴》,主编包天笑奖掖后进,予以发表。徙居苏州后,范烟桥与上海报刊界接触更多,一发不可收拾。

1911年至1913年,范烟桥辗转求学于苏州草桥中学(时称)、杭州之江学堂、南京民国大学。他爱好以文交友,仰慕以文学鼓吹革命的“南社”,结“同南社”。1922年又发起创建“星社”,全盛时期,星社社员达百人。

1932年7月至1934年6月,范烟桥倾两年之力主编《珊瑚》半月刊,这是苏州当时唯一的高品质刊物。“九一八”“一二八”国难未已,以范烟桥为中心的同乡师友激扬文字,饱含现实情怀,倡导“文化教国”。抗战时期,范烟桥多次拒绝与日伪政府合作,1943年中秋,与梅兰芳、吴湖帆等人结成“甲午同庚千龄会”,相约誓守民族气节。

为了谋生,范烟桥在1936年、1940年分别担任明星、金星影片公司文书。1939年开始电影创作,先后编剧《乱世英雄》《三笑》《秦淮世家》《西厢记》《无花果》《解语花》《长相思》等七部影片。这些影片票房均获大卖,由他参与作词的电影歌曲《夜上海》《花样的年华》《月圆花好》《拷红》等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典和“标志性歌曲”。范烟桥将传统元素融入中国早期歌唱片探索,其作品可称影坛奇葩。

范烟桥一生著述繁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刊、未刊文字约七八百万字。范烟桥虽在文坛笔耕不辍,但他的主要职业是教师,从教小学、中学一直到教大学,吃粉笔饭三十多年。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上海,东吴大学及其附中都被封闭。范烟桥与东吴附中二十一名教师组织建立临时学校,取名“正养中学”,范烟桥亲任校长。抗战胜利以后,东吴大学和附中在苏州复校。1949年,范烟桥被东吴附中推选为苏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连任五届。

新中国成立后,范烟桥在《新民晚报》上开设“新评弹”和“说说唱唱”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弹作品和戏曲评论文章。1960年代,他又在《新民晚报》副刊“繁花”上撰写了不少描写苏州风物的美文小品。

1955年6月,范烟桥被任命为苏州市文化处处长。1956年9月,文化处改文化局,他任局长。1957年,范烟桥调任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他积极筹建苏州博物馆,先是在文庙设苏州地志博物馆筹备处,后于1959年整体迁往东北街忠王府,这就是苏州博物馆的前身。1961年,范烟桥主持设计了“苏州历史文物陈列”展览。筹备过程中,他亲自前往南京交涉,要回了原属苏州的沈周《竹堂寺图》轴和部分李根源先生的旧藏文物,充实了展览的内容。柳亚子逝世后,范烟桥亲自到北京,向柳亚子的夫人郑佩宜征集到文物1000多件,并在苏州博物馆专门开辟了“柳亚子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