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5日 星期日
饭后“一动一静”可促消化 答读者问 出汗后长“白斑”是病吗? 糖尿病的“新并发症” 高龄老人的膳食宝塔 全国首家人工智能医院在沪亮相 多学科专家携手,助力“胖友”享“瘦”健康人生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4-08-28

多学科专家携手,助力“胖友”享“瘦”健康人生

梅一鸣/吴麒敏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成年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肥胖可诱发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睡眠呼吸问题等。减肥,成了很多人的“终生大事”。

当前,治疗肥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针灸减肥等传统手段。近年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减肥正被积极应用。这种手术如何进行?效果如何?近日,31岁的小赵,就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体验了这场“神奇之旅”。

减重手术怎么做

如今145公斤的小赵,曾经也是一个帅小伙,他笑道:“肥胖之前只有90公斤,2019年开始,饮食逐渐不节制,特别喜欢吃夜宵和甜食,一下子就‘肿’了起来。”

该院普外科主任顾岩介绍:“保守治疗肥胖的方法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停止治疗之后会出现‘反弹’。”

小赵接受的手术为“单孔袖状胃切除术”,即通常所说的“缩胃手术”,是目前国内开展较多的微创减重手术。医生会切除患者部分胃组织,只保留一个缩小的袖状胃(70~100毫升)。通过减少胃容量进而降低饥饿感,而袖状胃可以继续为机体工作,完成储存、研磨、消化食物的功能。据介绍,小赵术后3天就出院了,目前正在积极调整生活方式。

事实上,减重手术在国内已经开展了20多年,以华东医院为例,去年接受减重手术的“胖友”就有400余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早已得到充分验证。

肥胖需多学科联合治疗

肥胖的分类有很多标准,常见的有按照病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顾岩说,“单纯性肥胖”大多是吃出来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胡吃海塞”成为一些人的常态,有些人则是因为压力过大,进而“情绪性进食”。而“继发性肥胖”主要是由于内分泌、下丘脑、遗传和药物等疾病因素所致。

事实上,体重指数(BMI)≥37.5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就需要考虑通过手术进行减重。在该院的肥胖与代谢性疾病MDT(多学科协作)门诊,普外科主任顾岩、内分泌科主任鹿斌、营养科主任吴江、麻醉科主任顾卫东共同坐诊,“多对一”为肥胖患者开展个体化诊疗。

顾岩介绍:“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手术减重,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开展术前评估,综合分析营养、内分泌指标等,为不同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既包括手术、药物治疗,也包括营养调适、生活方式的指导。”

减重手术并非人人适宜

在顾岩的门诊中,也有不少不符合减重手术条件却非要进行手术的“爱美人士”。有的女孩BM I不到24,甚至没有达到肥胖的标准,也希望通过手术达到“更瘦一步”的效果。

顾岩强调:“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减肥手术,更要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减重手术属于外科治疗,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并非想做就能做。在减重手术后的早期,患者体重下降会非常快,可能出现营养不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营养。”

记者 梅一鸣 通讯员 吴麒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