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企业家共话儒学精华与儒商理念
第07版:名人生活 2024-09-25
2024年上海孔子文化节第四届儒商论坛举行

企业家共话儒学精华与儒商理念

9月22日,2024年上海孔子文化节第四届儒商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举行,论坛由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等主办。

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上海、新儒商——儒学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意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儒学精华及儒商理念对于重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作用。

论坛除了高校学者全旨演讲,还特邀鑚滔集团董事局主席、上海市儒学会儒商分会会长丁兴才,旭川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洪钧,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忠等嘉宾进行了对话交流。

鑚滔集团董事局主席、上海市儒学会儒商分会会长 丁兴才

儒家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是仁义礼智,强调“修齐治平”,注重家国情怀。儒家文化在行动上的表现,一是仁礼,一是中庸。中庸对企业家来说是派什么用场的?“叩其两端而执中”。现在我们掂分量是有秤的,而在古时候则要“执中”,凭感觉放在中间。对现代企业家来讲,这就是良心。做生意没有良心,生意是做不大的。儒家文化同时强调“和为贵”以及“利他主义”,其实核心还有一个,如孟子讲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现代企业家来说就是“如果实在没本事,就把自己管好,独善其身,但不要伤害别人;你成功了,你要兼济天下”。儒家文化的精髓客观上也是现代文化道德的基石,对于我们企业家也是一样,离开它,什么都做不成。

我一直按照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做自己的企业,并开始研究探索儒商精神。这两年,尤其是最近,做生意的朋友会讲经济形势像最近的台风一样“乌云滚滚”,出现了很多企业关门倒闭的现象。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大势,全球的大势都不好,但我们要对国家的经济有信心。其实在儒家文化中,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势”,做事要在“势”里。近期很多相关的企业其实是没有用好“势”。而那些常年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势”的预见和把握很好的企业就没有出问题,很安稳,最多在预见到困难的时候“收”一下而已。

儒商精神现在被很多上海企业家关注。中国企业家无论上海的还是外地的,因为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基因里或多或少都有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它会指导我们的行为。比如诚信,我们公司该纳的税,一分不能少。在我看来,公司成功的相当大一部分条件其实是国家给予的,比如交通、基础建设、能源供给、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扶持政策等等。这些免费获取的“成本”,都是国家给予我们的。做企业,要用税收的方式回馈社会、回馈国家。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赚钱而不回馈,那谁给你修路?没人了。

做生意,每个国家的人都会做,但中国人做生意的想法一定跟外国人不一样。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只要是做得成功的,都是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得很好的,并且还懂得中西结合。中国人做生意不但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有优秀传统文化作支撑,做生意一定做得好。

现在的企业家,需不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伦理觉悟?1916年,陈独秀先生在其《伦理的觉悟》一文中写下了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以来,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徜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觉悟之最后觉悟。”伦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道德标准,儒家伦理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标准。陈独秀认为,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其文化一定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在着重国家、着重社会、着重民族共同体上有其独到的觉悟。

《伦理的觉悟》一文距今已有108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古国,落后于世界的时代发展。当时指的伦理觉悟或者最后的觉悟,另一层意思就是政治觉悟、文化觉悟、科学以及教育觉悟的苏醒。百年过后,时过境迁,他们的后辈也就是在座的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陈独秀的“伦理觉悟”。

上半年我作了一个比较,现在国际上到底哪个经济体量大、哪个经济体量小?如果按照平均购买力计算的话,中国经济体量也不小了。我给一个数据,上半年我让儿子买了10样东西,他在美国买是80美元,同样的东西我在上海买是20美元,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7.0几,按照直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其实是4:1。所以我们自己要有信心,希望大家共同拥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旭川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洪钧

从我们国内的市场情况来看,目前企业家需要一种境界,比较高的境界,才能观察如今市场的本质和走向。

境界是儒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王国维到冯友兰、张世英,各位大家对境界有各种解说。但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说,从改革开放后起步的企业,再到现在的企业,如今企业在经济学上的解释是什么?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所以必须把盈利当作企业的根本目的。冯友兰把“境界说”定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把目的定义到了功利境界的地步。很多企业家从西方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认为企业就是要赚钱,盈利是最终目的,实际上确实如此,如果企业不盈利,那就没有继续运转的动力和生命力。

但从儒家文化的角度来讲,企业又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社会组织、文化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精神的界定特别强调“新形势下,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需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这5项都远远超出了功利层面。

企业家也好,企业家精神也好,一方面要在功利方面做到力所能及——企业要先赚钱,不赚钱其实是难以发展的。但是只在功利境界上,显然不是儒商和中国企业家应该有的精神,应该趋向更高的道德境界。中国的儒学本身就是强调在自己的成绩和自己的道德之间的协调平衡,所以企业家更多要从功利境界上升到道德境界,甚至上升到天地境界、天人合一的层面。

企业如何能在赚钱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对于儒商的界定,首先是家国情怀、诚信做人、诚信做生意,能做到这3点已经是共赢了。如果要求所有企业家立刻都要达到很高的道德境界,其实是非常难的。在经济层面如何能够上升到道德境界?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做到共赢。共赢这件事很难,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叫做“一鲸落,万物生”,而现代社会里,有许多红极一时的超大企业一旦倒闭,它长期累积的数万亿的债务如何承担?欠供应商的债务也成了泡影,于是一下子产业链上的公司全部倒了。所以中国现在企业想实现共赢,非常难做到的一件事是,企业要能处理好自己的现金流和应收账款。

现在企业经营者都很清楚,最怕欠账,因为随时会有企业倒掉。我觉得,从企业家角度来讲,要提高自己的境界,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到不拖欠员工的工资,不要欠供应商的钱,能做到这些,就已经很好了。

所以从儒学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企业家过去都是从西方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但同时,儒商精神和儒学也要介入经营,让中国的企业家能够在西方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建立很好的企业生态链,让中国的经济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德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企业家精神建设的问题,那么企业家精神对于今天的企业家来说有什么意义?其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后面还有一句:“创造更多世界一流的企业。”我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既是企业家,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到底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有哪些特征?思想源泉是什么?文化基因是什么?我觉得不管是学者还是企业家,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弄清楚,这也是我们研究儒商精神很重要的原因。

当代中国企业家从成长履历来说有两种,一种是本身有很高的境界,能自觉按照儒学精神、儒家思想经营企业;还有一种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耳濡目染,客观促使他按照这样的思想去做。所以我认为儒商精神应该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文化基因,儒家思想也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弘扬企业家精神,最后为什么要落在“建设更多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点?这也是党对我们企业家提出的目标,或者说当代企业家的历史使命。现在的经济状况有人说“乌云密布”,全球都经历了经济振荡期,包括中美博弈的影响、百年大变局的影响。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负面情况,比如商场关门、饭店关门、生意萧条,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一个转型的阵痛期,在看到传统经济受到冲击进而萧条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领域不断有企业“脱胎换骨”站出来,比如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正是有这样的企业与行业的创新发展,让中国的经济在转型过程当中一步步站稳脚跟,发展前景更加明朗。

所以孟子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今日的儒商应当是什么样?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不少关注,值得去进一步讨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