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答读者问 清火解毒话食盐 食品“零添加”,基本很难做到 这样补钙更有效 三类人勿午睡 谈“艾”色变? 其实艾滋病可控可防 做PET-CT,勿谈“黑”色变 社会共治 终结艾滋 共享健康 骨折治疗新视角:小伤不必“大修”
第04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4-12-11

做PET-CT,勿谈“黑”色变

杨丽雯

PET-CT显像常被临床视为肿瘤特异性显像,一些患者在查看PET-CT报告时,常因图像上的黑色区域而心生恐惧,误以为这些区域代表恶性病变。其实,高摄取显像剂(图像上表现为黑色)的部位并不一定就是恶性,低摄取的部位也不一定就是良性。

PET-CT显像中常用的显像剂是18F-FDG,这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会被体内的各种器官当作葡萄糖来使用,并滞留在细胞内。由于肿瘤细胞通常具有较高的糖酵解水平,它们会大量摄取FDG,使得医生可以轻易地通过PET-CT定位这些细胞。

但是,体内依赖葡萄糖代谢的正常组织同样有很多,如脑部、肌肉、唾液腺、心肌等。这些器官在PET-CT图像上也会呈现出高显像剂摄取的“黑色”,这被称为“生理性摄取”。

例如,大脑组织是人体中消耗葡萄糖最多的部位,几乎所有患者的大脑图像都会呈现为“黑色”。此外,候诊期间的高频率聊天、检查前几天的高强度运动等,都可能导致相关肌肉组织的高摄取,从而在图像上呈现为“黑色”。患者在检查时也应尽量避免那些可以规避的生理性摄取,如检查期间尽量不要说话以免喉部高摄取,检查前几天不要过度运动使骨骼肌高摄取等。

事实上,对于患者来说,重要的是要理解PET-CT的原理和局限性,不要一看到黑色区域就心生恐慌。对于医生来说,则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诊断技能,以更好地掌握这门影像学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杨丽雯(副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