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冬春季节是“流脑”的高发期。
近期,一例流脑病例也引发广泛关注。福建宁德49岁的吴先生,不久前出现持续高热、炸裂式头痛、喷射状呕吐等症状,他误将其当作普通感冒未予重视。3日后,吴先生陷入深度昏迷,被紧急送医。到达医院时,他呼吸急促,瞳孔对光反射近乎消失,随即被转入ICU。
经诊断,吴先生患的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所幸在多学科团队联合救治下,昏迷10日的他最终苏醒。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极易混淆导致漏诊、延误治疗。
患病早期,患者通常会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同时伴有剧烈且持续的头痛,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全身无力、肌肉酸痛、喉咙疼痛或伴有咳嗽。
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或局部性抽搐,若不及时治疗,24小时内就可能危及生命。
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是控制和预防流脑传播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上市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包括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PCV)和含MPCV的联合疫苗。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