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发(右)与同学
◆“三釜书屋”印章
斋名,作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赋予书房的独特名
号,承载着主人的生活态度、志趣追求与精神境界。众多画家亦热衷于为画室命名,借斋名抒发艺术理想,著名画家程十发便是其中之一。
“步鲸楼”与“不教一日闲过之斋”
程十发是海派艺术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艺术推陈出新,内涵丰富,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是上海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是一位在艺术上不懈努力的追求者,是一位全才型的画坛大师。在程十发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在不同的创作阶段,他以不同的斋名记录艺术探索的足迹,每一个斋名都镌刻着独特的艺术印记。
程十发出生于1921年,自幼钟情绘画,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系统接受传统绘画教育。20世纪50年代,程十发参加工作后,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已无法满足连环画、年画的创作需求。面对这一困境,思维敏锐的程十发积极求变,不仅潜心研习西方素描技法,更深入生活,以真人真物为对象写生,并为画室取名“步鲸”。“鲸”指明代人物画大家曾鲸,其画作以写生写实见长,在技法上则重墨骨的表现方式,通过数十层笔墨细腻渲染,生动呈现人物的立体形态。程十发早年便对曾鲸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步鲸”这一斋名,既饱含对前辈技法的倾慕,也彰显了他在写实绘画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决心。此后,“步鲸”进一步演化为“步鲸楼”,持续见证着他的艺术探索。
1957年,程十发积极投身于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建工作,次年被聘为画院首批画师。在画院潜心创作的岁月里,他专注于连环画领域,大胆尝试将传统绘画技法与连环画表现手法相融合,逐步探索出独具个人风格的水墨艺术语言。彼时正值特殊困难时期,生活的困顿迫使程十发不得不以画连环画维持生计。面对紧迫的生存需求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将时间视作珍宝,特意为自己的书房起名为“不教一日闲过之斋”,以此自勉,时刻提醒自己要争分夺秒地投入艺术创作。
“鉴别作品的真假,关键在于,真作看上去很‘轻松’,而临摹之作总是‘紧张’的。”这是程十发亲口对弟子说的。这看似“轻松”的艺术呈现背后,实则凝聚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与不懈钻研。
“三釜书屋”
步入20世纪80年代,“程家样”是程十发将传统功底、地域文化滋养、形式语言革新三者交融的成果,程十发以中国画笔墨为根基,吸纳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开创出兼具现代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形式,成为海派绘画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为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众多经典之作相继问世,使其声名远扬,艺术爱好者与求画者慕名而来。
程十发不仅艺术成就斐然,为人更是谦逊低调。他幽默风趣,曾笑言自己先祖乃大名鼎鼎的程咬金,程咬金不是人称“三板斧”吗?他便用“三釜书屋”作为他的新斋名。
关于“三釜”的含义,存在多种解读:其一,源自姓氏典故,程氏先祖程咬金以“三板斧”闻名,程十发觉得“三斧”之名过于刚猛,便改为“三釜”,使其更具文雅气质;其二,程十发赋予“三釜”以深刻的社会意义,将其诠释为国家、集体与个人,寓意三者各有所得、和谐共生,他以此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要单单考虑自己,国家、集体、个人“三碗水”要端平,先国家,再集体,后自己;其三,程十发收藏有三件古代陶器,皆为粮食炊具,这些藏品深受日本友人喜爱,“三釜书屋”之名便是友人对其藏品的赞赏与敬意。无论是何种缘由,程十发对“三釜书屋”这个斋名钟爱有加,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人生,成为其艺术生涯的又一独特印记。
“修竹远山楼”与“三釜老屋”
20世纪80年代末,程十发于松江之畔筑就一座清幽小楼,欣然命斋名为“修竹远山楼”。这一雅致斋名的灵感,源自元代绘画巨匠王蒙的传世之作《修竹远山图》。作为“元四家”之一,王蒙的笔墨神韵向来令程十发心驰神往,他不仅沉醉于“元四家”的笔墨情致,更热衷于探寻这些古代大师的艺术遗踪。彼时,郑重先生机缘巧合为程十发觅得王蒙的《修竹远山图》真迹。这幅画作一经入目,便令程十发爱不释手,他时常邀郑重一同品鉴研讨。程十发曾谈道:“我有一张王蒙的《修竹远山图》,很远的地平线上有几座山。松江的风景也是如此,我把它买下来,修竹远山,非常平淡,是一种意境,所以我就借过来,以此为斋名。”晚年的程十发隐居于此,小楼周遭环境清幽宜人,屋外小园翠竹摇曳,屋后佘山连绵,恰似《修竹远山图》中的意境再现。远山朦胧,绿水悠悠,与松江的秀丽风光融为一体。在此处,程十发远离尘世喧嚣,潜心沉浸于艺术世界,研习古人技法,临摹古人经典画作,深入思索,汲取古画精髓,并将其融入创作之中,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进入21世纪,岁月的风霜在程十发先生身上留下深深印记,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一次结束治疗出院后,先生来到程家桥新居。次日清晨,面对崭新的生活环境,他感慨万千,即兴挥毫写下一首诙谐幽默的打油诗:“今日重回程家桥,风光依旧宅门高。而今借重三板斧,老朽髦矣让儿曹。”诗中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暗含着对后辈的期许。随后,先生为新居郑重取名“三釜老屋”,这斋名不仅承载着他对生活的感悟,更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祁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