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卧室放“两果”助力好睡眠 DSA检查:血管检查“金标准” 虹口区举办“舞力全开  心动虹口”甜蜜定向跑活动 秋季脱发多?内调外养能防治 眼表为何长出“肉”?竟是“慢性晒伤”惹祸 警惕脑梗来“偷袭”,中医防治有良方 四种日常“好习惯”,可能正在损害你的健康
第03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5-10-08

眼表为何长出“肉”?竟是“慢性晒伤”惹祸

牟旆/陈欣欣

渔民陈大叔(化名)眼白内侧的“肉块”伴随多年,起初不痛不痒,他并未在意。如今,“这块肉”竟向黑眼珠延伸,还引发眼干、异物感与散光。这让他忧心忡忡的“不速之客”,正是眼科常见的翼状胬肉,俗称“鱼肉眼”。

这种眼疾因形状酷似昆虫翅膀得名,是从眼白向黑眼珠生长的纤维血管组织。其成因与长期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渔民、农民、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成为高发人群。此外,风沙、灰尘、烟雾等慢性刺激,会导致眼表组织变性增生,最终诱发这种慢性炎症增生性疾病。

翼状胬肉发展缓慢,早期症状隐匿却有迹可循:眼白内侧(偶见外侧)会出现三角形或翼状黄白色隆起,顶端指向黑眼珠;胬肉布满血管,使眼表呈现充血状态;患者还会感到眼干、烧灼感或异物感,风吹、强光下症状更明显。最需警惕的是视力下降——胬肉侵入瞳孔区会直接遮挡视线,即便未到中央,其牵拉作用也可能引发角膜散光,导致视物模糊。

发现眼中长出“鱼肉”切不可自行用药,激素类眼药水虽能暂退红血丝,滥用却危害极大。正确做法是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病情。早期静止期的小胬肉若无症状、不影响视力,可保守观察,外出需戴防紫外线太阳镜与宽边帽,眼干时用人工泪液缓解。若胬肉处于充血隆起的进展期,或已侵入角膜影响视力、限制眼球运动,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事实上,翼状胬肉堪称眼睛的“慢性晒伤”,预防远胜于治疗。户外工作者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是最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同时还需避开烟尘环境,注重眼部卫生。一旦发现眼白异常增生、发红或伴有不适,需及时就医。

上海长征医院眼科 陈欣欣 牟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