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卧室放“两果”助力好睡眠 DSA检查:血管检查“金标准” 虹口区举办“舞力全开  心动虹口”甜蜜定向跑活动 秋季脱发多?内调外养能防治 眼表为何长出“肉”?竟是“慢性晒伤”惹祸 警惕脑梗来“偷袭”,中医防治有良方 四种日常“好习惯”,可能正在损害你的健康
第03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5-10-08

警惕脑梗来“偷袭”,中医防治有良方

冯佳英

脑梗死,俗称“中风”,是我国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疾病,每年新发病例众多。它不仅可能夺去生命,更常导致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负担。认识它、预防它、科学应对它,至关重要。

脑血管为何会“堵车”?

简单说,脑梗死就是给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被堵住了。大脑一旦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就会快速受损甚至死亡,对应的功能(如肢体活动、语言能力)也随之丧失。

远离五大风险,给血管上“保险”

预防远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尤其要警惕以下五个“血管杀手”:

1. 久坐不动,血管易“生垢”。建议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2. 高盐高油,血管易“变硬”。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少吃油炸食品。

3. 情绪波动,血管易“抽筋”。剧烈情绪波动会使血管痉挛、血压骤升。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保持心态平和,是对血管最好的呵护。

4. 夜间打鼾,血管易“缺氧”。严重的打鼾(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反复缺氧,损伤血管,增加血栓风险。

5. 烟不离手,血管易“发炎”。吸烟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发慢性炎症,是脑梗的显著危险因素。

中医如何应对脑梗死?

脑梗死在中医属于“中风”范畴,治疗强调整体调节与康复,方法多样。

1. 中药内服,辨证施治。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个性化方药,如经典的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以达到调理脏腑、化痰通络的目的。

2. 针灸疗法,唤醒神经。针灸犹如一把“生物电钥匙”,通过刺激头部(如百会穴)和肢体(如曲池)的特定穴位,能有效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重建,对改善肢体活动、语言障碍等效果显著。

3. 推拿艾灸,调和气血。推拿手法能放松痉挛的肌肉,增加关节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艾灸则利用温热效应温通经脉,对于改善肢体无力、畏寒等症状有良好作用。

4. 传统功法,康复锻炼:在安全前提下,练习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能帮助患者调和气血、增强平衡力与体质。

脑梗死虽然凶险,但可防可治。若不慎发病,在急性期规范西医治疗的同时与后期积极融入系统性的中医药治疗与康复相结合,能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

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全科 冯佳英(主治医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