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意渐浓,却丝毫未减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学生和家长们的热情。10月19日下午,学校首届“预见未来”生涯博览会在大操场温暖启幕。这场以“家校合作,打造学生生涯教育新空间”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近百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化身为“生涯导师”,与全校学生共赴一场意义非凡的生涯探索之旅。
领导寄语,描绘生涯教育新图景
活动在庄严的开幕式中拉开帷幕。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永、基教科科长周慧瑛,校党委书记张权,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凯,副校长金嫕等领导与会。
张权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博览会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生动实践,为大家搭建起了‘看见多元职业、理解多样世界’的平台,助力同学们打破认知边界,种下‘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生涯种子。”
朱永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今天这场博览会,把‘家长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本’,让各行各业的家长化身‘生涯导师’,用真实的职业经历为孩子打开认知之窗,这种‘家校协同’的模式,正是松江教育倡导的‘开放办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授聘仪式,构建家校共育新机制
在隆重的“生涯导师”聘书颁发环节,李凯和金嫕分别为78位家长导师颁发了聘书。这份聘书不仅承载着荣誉,更肩负着家校共育的责任。未来,学校将依托“生涯导师库”,与家长携手为学生提供长远、全面的生涯指引。
导师分享,启迪生涯规划新思考
在“生涯导师”微报告环节,两位家长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职业智慧。高二(7)班徐玮琳家长袁骏伟以《掌握人生主导权》为题,阐述了主动选择的重要性;高一(13)班李昊然家长李孔运则以《拥抱AI时代:从认知到实践的成长之旅》为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六大展区,打造沉浸式生涯体验
开幕式后,生涯博览会现场体验活动正式启动。操场上的6大主题展区——医疗与健康、制造与工匠、艺术与创意、科技与创新、社会与服务、商业与金融,瞬间成为学生争相探索的热土。
学生们手持“通关文牒”,穿梭在各个展区之间,与家长导师们热烈交流。从实验室经理到全科医生,从颜色科学家到金融分析师,从HR到IT从业者……78位家长导师倾情分享,用真实的职业经历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看向未来的窗。
值得一提的是,每位家长导师都精心设计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拥有21年从业经验的律师洪斌晖,特意设计了案例卡,邀请学生在30秒内为代理人陈词,让大家直观体验法律实战的节奏与逻辑;在制造与工匠区,BIM工程师史益军(史博宇同学的父亲)带来了交互式建筑建模软件,同学们亲手在电脑上组装虚拟桥梁这一直观体验,不仅让大家理解了建筑结构原理,更真切感受到建筑行业向数字化、虚拟现实化发展的时代趋势;医疗与健康区的中医师段昀(陈曦同学的母亲),展位前始终排着长队,她忙碌到下午4时半仍不停歇。面对同学们对中医“把脉识健康”及传统调理方式的浓厚兴趣,她耐心带领大家运用“望、闻、问、切”4大诊法学习基础问诊,在互动中让历史悠久的中华医学文化深入人心;科技与创新区的半导体封测设备总监杨建设(杨靖尧同学的父亲),带来的实体晶圆和芯片样品吸引了大量学生围观。指尖方寸间竟蕴藏着如此精密的工艺与复杂的技术,同学们在惊叹之余,更坚定了早日实现“中国芯”全自主制造的科技理想。
家校同心,共筑学生成长之路
李凯表示:“学校此次推出生涯博览会,便是立足现实问题、面向未来发展的试水尝试,期待通过接地气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而这样的指导,绝非简单的职业选择指导,而是立足学校打造‘国际理解教育’特色高中的定位,在助力学生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博览会为起点,进一步完善家长“生涯导师”库,深化“国际理解教育”与生涯教育的融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