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服优甲乐有讲究 脑梗来袭前,3个部位会发麻 把握细节,家庭自测血压更精确 孩子常“胡闹”或是抑郁症 广告 前哨淋巴结活检:妇科肿瘤的“精准排雷”手段
第03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5-10-22

前哨淋巴结活检:妇科肿瘤的“精准排雷”手段

付铭旭

作为一名妇科医生,每日在诊室中,我更像一位“女性健康侦探”,专注破解来自子宫、卵巢、宫颈等“神秘地带”的健康谜案。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在妇科肿瘤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成熟的技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它如同为肿瘤诊疗装上“精准导航”,改变了传统治疗的思路,让更多患者在对抗疾病时少受创伤。

读懂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活检”名字虽复杂,拆解后并不难理解。恶性肿瘤的重要转移途径之一是淋巴网络,这片网络由一个个淋巴结“节点”串联而成,肿瘤细胞会借助这些节点逐步扩散。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理解:若将肿瘤比作“敌人”,那么淋巴结就是免疫系统的“哨所”,传统的淋巴结清扫手术如同“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粗放策略,会将脏器周围大片区域的淋巴结全部切除;而前哨淋巴结活检则是派出“特种部队”的精准战术,它会定位并检查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那个“哨所”——即前哨淋巴结。这一“关键哨所”的意义在于,若此处未发现“敌人”(癌细胞),我们就有极大把握判断后续的“哨所”也都是安全的,从而避免大范围清扫带来的创伤,这种“精准打击”的思路,正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智慧所在。

医生的三大“定位技术”

要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第一步便是精准找到这个“关键哨所”。淋巴结本身是形如芸豆或小花生米般的组织,遍布我们全身,要在密密麻麻的淋巴结群中锁定目标,离不开医生的“定位技术”,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核心都是通过特殊手段模拟肿瘤转移路径来标记目标:一是注射蓝色染料,如专利蓝V、亚甲蓝,手术中最先被染色的淋巴结就是我们要找的前哨淋巴结;二是注射带有放射性的胶体,如锝99m标记的硫胶体,医生会借助专业仪器追踪放射性信号,以此定位前哨淋巴结;三是注射能在腹腔镜下发出荧光的吲哚菁绿(ICG),注射后在腹腔镜屏幕上,淋巴管会闪烁着翠绿色的光,像地图般清晰指引方向,让医生能轻松锁定目标,避免盲目寻找。

找到前哨淋巴结后,医生会小心翼翼地将其完整取出,立即送往病理科,此时病理科的医生会扮演“终极法官”的角色。他们会将这个淋巴结制成非常薄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仔仔细细地观察,有时还会借助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先进技术,全面排查是否存在癌细胞。若病理结果为“阴性”,也就是未发现癌细胞,这就意味着癌细胞大概率还没有通过淋巴系统转移,手术便可以到此为止,无需进一步清扫其他淋巴结;若病理结果为“阳性”,即发现了癌细胞,为了彻底清除隐患,医生就需要启动“清扫模式”,将该区域的淋巴结“哨所群”全部切除,最大程度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前哨活检的应用场合

在妇科肿瘤的不同“战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成熟度与价值各有侧重,目前已在三大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中,外阴癌是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最早、也最成熟的领域,传统的外阴癌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并发症极为棘手,患者常常会出现腿肿得如同“大象腿”般的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可达30%~50%),还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后,通过精准定位关键淋巴结,避免了大范围清扫,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能降至10%以下,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也大幅减少,如今它已成为早期外阴癌标准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还能保持更好的生活状态。

子宫内膜癌则是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最广的领域,原因在于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确诊时都处于早期,癌细胞发生淋巴转移的概率本身就较低,仅约10%~15%。若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会让80%以上本无需清扫的患者承受不必要的创伤,比如淋巴囊肿、神经损伤等。目前,对于早期的子宫内膜癌,尤其是肿瘤局限于子宫体、无高危因素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替代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优选方案,临床数据显示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既能精准评估转移情况,又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比外阴癌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领域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时,医生的态度会更为谨慎,因为宫颈癌的淋巴转移规律相对更复杂,可能出现“跳跃性转移”——也就是跳过前哨淋巴结直接转移至后续淋巴结,这无疑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但随着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这一局面正在改变,如今对于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无明显宫旁浸润的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借助吲哚菁绿荧光显影等新型技术,医生不仅能精准定位前哨淋巴结,还能发现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异常淋巴引流路径”,比如部分患者的淋巴会引流至髂外淋巴结而非传统认为的闭孔淋巴结,这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更精准的导航。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其复发率与传统清扫手术无显著差异,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已成为越来越多医院的优选方案。

前哨活检的“两面性”

前哨淋巴结活检并非“万能钥匙”,既有显著优势,也有不可回避的局限。优势方面,一是创伤小、恢复快,传统清扫需切十几至几十个淋巴结,而前哨淋巴结活检仅取1~3个,手术创伤与出血量大幅减少,患者术后疼痛轻,1~2天就可下床,住院时间缩短3~5天,能更快地回归生活;二是并发症少,可最大程度避免传统手术易引发的下肢淋巴水肿、淋巴囊肿、神经损伤等顽固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三是诊断准,因取出淋巴结少,病理科医生可细致检查,微小转移灶(直径小于2毫米)检出率更高,减少漏诊。

局限在于,一是有“假阴性”风险(1%~3%的可能性),可能导致治疗不足、增加复发风险,对操作与团队配合要求极高;二是存在“学习曲线”,需多学科协作与经验积累;三是不适用于淋巴结疑似转移、肿瘤晚期等情况,此时需果断清扫。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妇科 付铭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