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最忆是南浔”。这句话来自于中央电视台评选南浔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时专家的评语。南浔文园坐落在浙江南浔古镇西侧,紧邻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文园门匾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桂世镛题名。1999年南浔镇政府和浙江久安公益亊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了这座现代园林。
走进文园大门,眼前就是一对造型独特、笑容可掬的明代石狮。园内湖池相映,绿荫环抱,鸟语花香,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各具特色。偶尔几只白鹭绕着同心湖款款飞翔,令人心旷神怡!文园占地60亩,其中湖面30亩,以南浔人文历史为主体造园。2001年后先后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授予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并多次荣获省级先进基地称号。
文园主题展馆《红军长征追踪馆》,馆名由老红军、开国上将张爱萍题写。该馆展示了《经济日报》记者、南浔人罗开富按照当年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和地点,坚持用双脚走完红军长征全程的艰难历程和沿途采访收集的丰富宝贵的真实史料。其中突出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和故事里当年3位女红军用过的物品,这些展品在全国属独一无二。
另一主题展馆《徐迟纪念馆》展示了南浔著名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的家史及其卓著的创作生涯。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的第三天,徐迟在蒋管区的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毛泽东颂》的长诗。毛主席当即为徐迟题赠“诗言志”手书,既是表彰又有厚望。“文革”后期,徐迟的代表作《歌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为知识分子正了名,为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一主题展馆《姚珠珠舞蹈艺术馆》则记录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舞蹈家、南浔人姚珠珠,从8岁起学舞直至成为舞蹈大家的从艺历程。馆内陈列着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钱绍武大师创作的雕塑精品“舞蹈者”铜像。
文园内的《吴寿谷艺术馆》展出了画虎大师吴寿谷先生34幅精品画作,画中老虎栩栩如生,动人魂魄,评价甚高,广受青睐。《李大震艺术馆》馆主李大震为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入室弟子。原中国美院、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凱评其画作如闲云野鹤,潇洒脱俗,充满美感。
园内陈列着近百米的《南浔名人长廊》,用80块大理石刻画展示了南浔古今80位名闻中外的专家和政要。南浔古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四十一进士,今有4位中央委员,8位两院院士,多位名校校长。彰显南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风韵。由南浔人、中国档案界元老吴宝康题名的“镇史亭”里竖立着南宋嘉应庙碑,上面记载着南浔的建镇历史。园内碑廊上镶嵌着数十块碑刻,镌刻着清末民初南浔十景的内容和历代文人描写南浔的诗词及记述南浔清代养蚕缫丝过程的《蚕桑乐府》……读后使人对南浔的先人肃然起敬!园内有一组别具一格的群体石雕,石雕把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以家族财富多寡称谓)组合成一体,由四象高高托着一块金牌。那块金牌就是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女王为南浔辑里湖丝授予的金牌大奖奖牌。浙江省旅游集团原顾问冷晓曾著文称南浔文园是解读南浔古镇的序,此话精炼又精准!
文园又一个难得一见的景观是“小小天安门”上面悬挂着中央美院周令钊教授夫妇曾经为开国大典创作过的北京天安门毛主席画像。许多游客在这里感叹新中国来之不易,纷纷留下难忘的合影。《红军长征追踪馆》门前半条被子故事的雕塑成为合影留念的热门景观。百岁老人书法家凌禹门题匾的文昌阁和望鹊楼也是文园的两大景点。艺术家叶武林创作的2幅陶艺壁画和3尊雕塑均分别荣获全国大奖。书法家弘涛用66个不同“水”的变体字,为徐迟先生描绘家乡南浔66个水晶晶书写的碑文令人陶醉。3座形似东方雄狮、门神钟馗、龙凤呈祥的灵壁巨石,形态逼真,使人联想浮翩。文园内的树桩盆景,农家乐的四时农耕塑像,以及曲水流觞等景观,进一歩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著名园林专家朱钧珍教授曾多次造访文园给予具体指导,赞誉南浔文园为中国现代造园的一个范本。沈嘉允 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