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六
晒晒我家老照片
第ZF12/13版:中缝 2019-03-27

晒晒我家老照片

徐氏父子阔别13年后的合影

扫二维码看精彩视频

专心踩缝纫机的谢建康

扫二维码看精彩视频

60年前的珍贵合影

贤头桥镇的一户普通人家看着这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显得十分激动。那是从皖南事变到解放战争,直至抗美援朝胜利归来后,父子三人阔别13年的合影。照片年久泛黄,是极其珍贵的历史写照。

“我的祖父、父亲和叔叔都是共产党员,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军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与和平建设年代的洗礼与考验。”今年64岁的徐根飞介绍。

“我的祖父徐伯生是奉贤头桥人。他参加过农民暴动,后北撤,是新四军皖南事变的幸存者。他从军13年,身经百战,抗击过日本侵略者,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我的父亲王银龙不是祖父的亲生儿子,他们既是老战友,又是父子。他1942年入党,在孟良崮战斗中荣立大功一次,解放上海时任副营长,抗美援朝时任营长。”

徐根飞曾在东海舰队服役,1979年入党,退休后还在发挥余热,“当年正是有像我祖父、父亲那一辈人的舍生忘死,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他深情地说。 杨叶

缝纫机前的旧时光

谢建康穿着厂里发的工作服,胸前大翻盖的口袋格外显眼,他踩缝纫机的样子认真极了——这张摄于1981年的照片承载着谢建康满满的回忆。

“当时我刚从部队复员,在一家造纸厂里上三班,半年以后又实行四班三运转,即两天早班,两天中班,两天夜班,两个休息天,这样一来业余时间大大增加了,学做裁缝打发时间是当时既时尚又实用的选择。”谢建康介绍说。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服装裁剪培训如雨后春笋,基础班、提高班,新华书店里有各种不同的《服装裁剪》书籍。谢建康说:“我裁剪班的老师是来自丰记码头街‘曙光童装厂’设计科的老宁波,教得很好的。结业后通过摸索实践,在一段时间里动手解决了自己的西裤衬衣、两用衫的需求。偶尔也会帮亲戚兄弟们做做裤子。”

时至今日,谢建康家里还有一台缝纫机,他说:“现在缝纫机更像是家中的装饰和念想,根本用不上,今天的物质生活真的好太多了。”

蔡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