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必须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携手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而作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的中欧更应如此。昨天,中法就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为此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两国重申愿共同应对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挑战”“两国将共同行动,动员各方力量,指导气候金融、碳定价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领域的筹备工作”……中法在气候环境领域的合作依然是这次联合声明中重要的一部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宋卿指出,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一个地球”峰会和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山理论”遥相呼应,并且双方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事实上,无论是气候环境领域,还是推动世贸组织进行改革,以及教育、卫生、反恐等全球治理领域,尽管国际形势和中法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中国对中法关系的重视,中法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以及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中法合作的前景可期。
中法携手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只是中欧合作的一部分。欧洲各国各有特色,希望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并且双边更易出成果。从去年首届进口博览会,到此次习主席收获满满的欧洲行程,便是最好的模版:来自意大利的“一橙一桃”正向中国示好,法中合作研制的首颗海洋卫星已成功发射,300架客机共计300亿欧元的大单展现着中国的诚意。而未来,正在推动能源转型、减少对核电依赖的法国也将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合作……
尽管当前,欧盟自身积重难返,各种危机交织,各国自危,欧盟内部分化加剧、离心力上升,但这并不妨碍中欧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后默克尔”时代,作为欧洲重要引擎国家之一的领导人,马克龙呼吁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然而法国总统的美好愿望缺乏现实基础,“用一个声音说话”体现了欧洲衰落之后的焦虑感和忧虑感。宋卿表示,以双边促进多边,同中国紧密合作,赶上“一带一路”这趟列车对未来的中欧合作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今年5月下旬的欧洲议会选举近在眼前,新一届欧洲议会与中欧在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以及国家层面如何落实各项合作,令人期待。“这一次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也现身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就是一个好的信号,说明欧洲依然重视对华关系。”宋卿表示,欧洲“后议会选举时代”的中欧合作基调不会改变。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