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左妍)过一个多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将正式实施,在医院等特殊场所,垃圾分类的“难度”比其他公共场所更大。记者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了解到:年初,医院几家外包物业公司之一的“医管家”率先在九院北部院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全部更换符合标准的新式垃圾桶。通过大量宣传,鼓励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保洁员、护工等主动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有效提高一次分拣率。
走进医院的门诊楼,记者看到,每个楼层的分类垃圾桶均已就位,并用统一的标识标明“干垃圾”和“可回收物”。在一些人流密集处,身穿粉色衣服的志愿者给患者、家属发传单、做科普,教他们“如何扔对垃圾”。
“医管家”上海九院北部项目经理孙燕告诉记者,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宣教后,不少患者、家属对垃圾分类已经十分上心,比如有的患者吃完午饭来丢饭盒,会把剩菜倒在“湿垃圾”桶,而餐盒丢在“干垃圾”桶。
“一直以来,医院对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是进行分类管理的,有严格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管理队伍。”九院后勤保障处处长胡滨本身也是口腔修复的临床专家,她告诉记者,在医院里,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类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有关系。医疗垃圾是指接触过病人的血液、肉体等,所有医院都会设置医疗垃圾桶以及生活垃圾桶,对医疗垃圾也会进行非常严格的回收处理。
胡滨介绍,早在今年一月,九院3个院区已经按照市政府新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目前九院北部的垃圾桶已完成“更新换代”,并对全体员工落实相关培训、对科室进行考核。在北部试点一段时间后,将于下月推广到全部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