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鹏
许多人都在用一种性格化的、龙飞凤舞的、潦草得使人几乎难以认读的字体展示他们的签名艺术。有人说,大凡艺术家的签名都是与众不同、有风格、有气派的。对美术家而言,也许是吧,但演艺界的人,由于他们有一种被要求“签名”的压力,所以他们必须练好“花式”签名的基本功,免得有人说三道四:“演得挺好,颜值也不错,字写得太搭浆了。”(搭浆,沪方言,意“差劲”)。于是乎,有的人会去请一些“签名设计师”帮他们设计一个能“对得起”受众的艺术签名。这样一个签名,如果不是“一丝不苟”地临摹,而是加上自己的写字风格,略加修改,也勉强能算作自己的签名,因为它和原创的已经不一样了;当然,笔迹学家是很容易将它们区别的。笔者以为,签名最好还是由每个人自己来设计,以便起到真正“独一无二”的作用,因为一个设计者可以设计几十个、几百个“艺术签名”,如果你叫“张三”,而且真的完全接受了这个签名并用作防伪签字,到时候那个设计人便是真“张三”,你倒成了“冒充者”。
签名,我国古代称画押,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表示认可和同意,因为用草书写成,龙飞凤舞,故称画押。两汉以及南北朝时期,官吏批复文牍时,往往写上“诺”字或“依”字,以表“同意”。有一种字体叫“花书”,人们在画押时,为了防伪辨假,用花书签名(将姓名签成类似于花卉的图案,所以画押又叫花押),故意让人看不懂而无法模仿。
画押的创始者据说是宋朝的王安石,他签名时通常只写一个“石”字,先写一横、一撇,然后在一撇的中间处画上一个圆圈。由于王安石性子较急,画圈常常不圆,甚至偏离或不完整,导致人们私下议论,说他所署实为“反”字,于是王安石不得不重视而“加意作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效法于他,用一个圈代替署名,尤其是不识字的穷人,他们除了画圈外,还会用“+”号代替签名。
我国长期以来用盖章来代替签名或“签名盖章”联合使用,以表示确认和同意,然而盖章其实不具有严格的防伪作用,因为图章可以到刻字社去制作,刻字社向来是规规矩矩、连刻带修地进行加工,无论是私章还是公章,没有特色和个性,容易被伪造。只有出自篆刻家之手的印章,才是极有特色的正身手段,因为篆刻艺术讲究流派风格和布局刀法,一刀下去不能修改;边部也要求自然而成,有时还要用刻刀随意造成一种“残缺美”。一个篆刻家通常是不可能创作出两方一模一样的印章的。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签名方法——按手印,此法看起来很土,其实相当科学。只不过以前人们只是在用,基本上不去(也不可能)验证其指纹的真伪。西方较流行签名,不太重视盖章;很多国家对签名是有些规定的,为了使签名具有法律效果,要求字母至少要能够让人辨认,姓必须写完整,不能省略,名字允许用缩写,不能用图案代替名字的意思,比如花,则不能用花的图案表示。不会写字的人,也允许画符号,如一条有特征的线或一个圆圈,但这样的签名必须由公证人加以公证。
实际上多数人并不遵守签名的规定,因为否则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人们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签名很感兴趣,初看就像一份心电图的截屏,给人一种粗狂感,仔细辨认还是很规矩的,每个字母的下部都在一条很直的水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