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的江淮汽车,近期爆出因尾气排放造假,收到巨额罚单的丑闻。毫无例外,这一次,江淮又把责任推给了别人。
7月5日下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公司生产的京五排放标准载货汽车OBD系统功能性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存在“以次充好”行为,罚没款共计1.7亿元。
随后,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自主品牌,江淮汽车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在尾气处理软件的选择上没有选用国外成熟的品牌和技术,而是选用发动机合作供应商自主研发的OBD系统,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公司并不会放弃自主研发之路。
简而言之,这事只是发动机供应商的问题,责任不在江淮汽车这里。但是,造假就是造假,有问题的是江淮出厂的产品,零部件采购也是由江淮汽车来主导,把责任推到零部件供应商身上似乎有些不妥。
这不得不令人想起2014年江淮重卡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事情。当时,媒体查实其通过修改车辆合格证上发动机的型号和编码,以国三冒充国四。不过,江淮汽车对此的解释是,该行为是经销商所为。只是,没有厂家的默许,经销商又怎么敢如此作为?
接连爆出丑闻,接连推脱责任,江淮把危机公关直接做成了甩锅行为。可惜的是,造假就是造假,更何况是在世人环保意识非常强烈且非常鄙视造假行为的当下。在国外,一旦出现造假丑闻,被罚得倾家荡产的比比皆是。就拿江淮汽车的合作伙伴大众汽车来说,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接收到了包括德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数百亿的巨额罚单,集团内的三位CEO接连被查下课,诸多高管的办公室、住宅也被搜查。这一点,相信与大众已有合作的江淮汽车早已知晓。
而从2014年江淮被曝光的事情来看,并没有人来为此担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此次被罚,也许就是罚款让零部件供应商代缴来结束,再加上品牌销量低,受关注度并不高,此事也有可能不了了之。
造假丑闻对品牌的危害到底多大,江淮兴许并不在意。不过,我们更想了解的是,江淮生产的尾气排放不达标车型,到底有多少辆?是否涉及乘用车?尾气排放已经升级到国六标准,江淮及其供应商的自主研发能力是否已经跟上?眼下,居民垃圾分类都能被严格执行,其他品牌的尾气排放是否也能接受监督,真正达到国六标准呢? 白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