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佳琪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我将把初心誓言赓续在奋斗征程上,擎法治之剑、携平安之盾,让法治阳光洒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昨天下午,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内座无虚席,“我与共和国共奋进”施净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此举行,全场观众通过聆听报告会,深入了解了这位“白玉兰”检察官的执着和初心、责任与担当。
工匠精神激发初心
1994年毕业后,施净岚便投身检察事业,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国家公诉人,已整整过了25年。
刚踏上工作岗位,施净岚便加入了一支“梦之队”,团队中很多人都是当时上海检察系统公诉战线上的“老法师”。当时施净岚便下定决心,“我要和这些师傅们一样,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疾恶不惧,守正为心。”
如今每次接到新的案子,施净岚都会和当年的师傅们一样把自己“扔进”案件里。在骗取某银行4亿余元保理融资款的贷款诈骗案中,专家一致认为保理融资款不是贷款,所以不构成犯罪。但她没有放弃,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搜集以往案例等方式,最终令案件“起死回生”,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施净岚说心底的初心时刻激励着她,“把职业当成事业,把事业做成学问,努力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
让企业获得安全感
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盛趣公司副总裁陈玉林在会上讲述了自己与施净岚的故事。两年前,公司旗下一款知名网络产品遭遇侵权,被山寨出了近4000款高仿产品,非法收入高达百亿元。并且犯罪嫌疑人运用海外通信工具进行联络,通过虚拟货币结算套现,作案手段极为隐秘。公司尝试了许多方法都没能解决问题,直到案件来到了施净岚的手中。“施净岚检察官为了收集证据,调取了犯罪嫌疑人3部手机、3台电脑、4个服务器中的400多G数据,她以严谨执着的办案态度、一查到底的细腻作风,还原了案件真相,给侵权者一个重击。”
此后,为了方便企业能找到她,施净岚还将自己的办公室开进了张江科技园区,带着办案组一起,定期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
破冰探路砥砺前行
施净岚也勇于先行先试,做司法改革的“破冰者”。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首创的4个专业化检察官办案组在浦东新区检察院正式挂牌成立,施净岚成为4位主办检察官之一,带领一支6人办案团队。专业化检察官办案组如何淡化“层层审批”的行政色彩,如何解决检察官不敢决定、不敢担责的瓶颈问题?施净岚制定了组内检察官的办案权力清单,为团队检察官们放权松绑,让“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司法责任制真正落实到位。两年多来,办案组的办案量平均提高了50%。
办案组一员、检察官朱奇佳说:“办案组率先建立起办案中台,推行疑难、典型案例讨论机制,互相督促,全面提升了我们的业务水平。一年后,我们组成了众人眼中专办疑难复杂案件的‘人才蓄水池’。”去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时,检察官办案组这一办案组织形式被正式纳入新法。“先行先试意味着没前路可循,施老师用她的智慧和实践,凝练出一项项司法改革中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朱奇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