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哥伦比亚步兵重火器专业学员摆出的一堆利器,近处短的班用轻机枪是M249(5.56毫米口径),长的排用机枪是M240(7.62毫米),都是美军现役装备,而最远处几个像水管和转轮手枪的东西则是单兵用掷弹筒和榴弹发射器。
这款美国巴雷特公司的M95狙击步枪,采用手动枪机设计,尺寸小、重量轻、精度高、射程远,我们射击时,感觉后坐力与中国国产81式步枪差不多,但对1500米内的人体目标能准确命中,真是“远狙利器”。
这是哥伦比亚仅有的国产制式突击步枪,但是由以色列武器工业公司(IWI)为其研制。我曾问过哥伦比亚教员:“这支枪全是哥伦比亚造的吗?”回答是:“除了枪管从以色列进口,其他都是国产。”哥伦比亚工业不发达,小小的枪管都造不出来,但另一方面,他们全球采购最先进的武器,决不凑合。加利尔是哥伦比亚全军都用的步枪,但普通步兵型只有上部机械瞄准具和固定枪托,而特种兵型枪身上有四面皮卡导轨和伸缩枪托,可安装战术瞄具。
这是哥伦比亚狙击手课程中名气很响的“敌方武器课上出现的实物”,主要是让军人知道敌方武器的外形特点并顺带学习一些基本操作,目的是为了让己方狙击手在战场上能够准确识别武器,判断敌我。在这里,能看到了许多历史名枪,足以让军迷朋友好好过一把“武器瘾”。
不知名的哥伦比亚国产掷弹筒,口径70毫米,没有座钣,没有脚架,结构简单得出奇。哥伦比亚老兵介绍,这玩意很实用,用手眼概略测距,然后按照标筒身上的标尺定下射程直接开火,十拿九稳。该武器是哥军轻步兵连队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但型号和数据在网上都查不到,只知道它是2005年开始装备的。
这个“大转轮手枪”其实是40毫米口径半自动榴弹发射器,来自南非公司。据哥伦比亚友军说,他们每个班都有一个这样的面杀伤支援武器,在丛林作战中,威力大,射速快,操作简便,大大提升了班一级火力压制能力。我体验过这个“大转轮”,感觉随便往树上打一发,就会把藏在树上的狙击手炸碎。
基本型加利尔步枪的教学解剖枪,部分切割开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内部结构,方便讲解武器的自动原理。
襌 美国M16的解剖枪,可看到经典的导气管和枪托弹簧减震装置。我们发现,在敌方武器课上也能碰到这款枪,只不过没标“M16”字样,而是“AR-15”,原来前者是美国军用型号,后者是出口的民用型号。就像哥军让我们体验美制狙击步枪,明明是美军的M24,但枪身却写着“雷明顿-700”以及其他一长串后缀,原来这都是军火公司民用武器出口名称,目的是躲开军品出口法规限制,增加利润率。
◆龙刀
本文作者是典型的“军迷战士”,从小浸润于军刊之中,再到携笔从戎,成为经验丰富的特战精英,直到走上教员岗位。在部队和院校那么多年,他基本把国产轻武器摸了个遍。对他来说,与儿时就在报刊上熟知的“特殊老朋友”——外国枪械亲密接触,是非常渴望实现的梦想,因为只有真实触摸上,才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无数战场的故事才能通过武器像通电一样传遍全身,成为“肌肉记忆”。
机会终于到来了,这名“职业军迷”获得留学哥伦比亚的资格,在异国军事课堂上,有幸接受两门课的教学,一门叫“敌方武器课”,即反政府武装的识别操作,一门叫“我方武器课”,即政府军武器的识别操作。由于哥伦比亚缺乏强大的国防工业,因此武器来源十分庞杂,用“万国造”形容并不为过。
通过接触异国两支对抗性武装力量的轻武器后,这位职业军人产生这样的思索:作为饱受战乱的国家,哥伦比亚军方深刻意识到轻武器性能上的点滴区别,会在战场带来生死的差距,所以他们在采购上立足全球,放眼国际,从榴弹发射器到狙击步枪,从来只挑性能最高、最可靠的,自己造不了好的,也绝不凑合。反观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大部分轻武器都是国产的,可同来进修的巴西学员却对本国武器非常不满,觉得国产武器粗制滥造,比起哥军差得太远,看来“买来现代化”有些地方也是值得探讨的。再来看反政府军的武器,大多是民用枪或战乱流失的武器,弹药不统一、口径不统一,而且维护保养也成问题。很显然,精心训练的士兵,精心挑选的武器,巧妙灵活的战术,决定了哥政府军能在战场上屡屡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