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王国空军涂装的RF-4C战术侦察机
苏联飞行员伊利谢耶夫
英雄伊利谢耶夫的纪念碑
1973年11月28日,苏联国土防空军雷达站发现一架不明国籍飞机从伊朗越界进入领空,并有继续深入的企图。苏军立即发出战斗警报指令,值班飞机迅速起飞拦截……
以“迷路”为幌子
苏联情报单位判断,这架飞机应是执行“黑色基因行动”的美国RF-4C“鬼怪”战术侦察机。自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继续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频繁空中侦察,但随着U-2高空侦察机被击落,中情局不得不换上更先进的SR-71“黑鸟”侦察机或侦察卫星。不得不说的是,这两种侦察平台使用成本太高,而且获得的情报也不总是准确。正当美国为此头疼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提出合作意向。
1953-1979年,美伊有着罕见的“蜜月期”——伊朗国王巴列维感谢中情局维护自己的君主地位,甘愿充当美国稳定的原油提供者,美国也慷慨地向伊朗王国提供武器,派遣军事顾问。巴列维主动“投怀送抱”,希望帮助美国加强对苏侦察,中情局兴奋异常,马上联合美国罗克韦尔公司、伊朗大商人阿尔伯特·哈基姆等向巴列维身边的高官行贿,确定后者的诚意与支持力度。最终,双方确认由伊朗提供基地、中情局提供飞机和飞行员,启动“黑色基因行动”,试探苏联防空体系和空中拦截能力。为此,美国不仅答应对伊出售性能超群的F-14“雄猫”战斗机,还提供20多架用于“黑色基因行动”的RF-4C侦察机。
这些RF-4C经过改装,机鼻处安装有特制航空相机,机翼下携带着长焦相机,可不分昼夜和高度拍摄高清晰度地面照片。另外,机上安装红外扫描设备和监听系统,可对苏联军用通信设施进行信号拦截和获取。作为由战斗机改装而来的侦察机,RF-4C机翼下还挂有四枚空空导弹。根据安排,每架RF-4C每个月执行两次越界侦察任务,每次都由美国飞行员(后座)和伊朗飞行员(前座)共同完成,若飞机在苏联境内被击落,伊朗可以借口“美国飞行员在指导伊朗飞行训练时迷航”。
两次攻击未能奏效
就在11月28日,苏军在判明不明飞机身份和企图后,命令驻格鲁吉亚瓦兹亚尼的第982歼击航空兵团出击,该团35岁的副中队长根纳季·伊利谢耶夫上尉迅速驾驶米格-21歼击机起飞。他具有丰富的拦截作战经验,升空后在地面雷达引导下很快锁定RF-4C,他报告目标携带有空空导弹,这意味着对方是持械越界,性质更加恶劣。苏军地面指挥所将RF-4C定性为“作战飞机”,要求伊利谢耶夫设法将其迫降或击落。
明确命令后,伊利谢耶夫发现狡猾的RF-4C开始转向并加速到1.4马赫准备逃回去,他决定用导弹将其击落。当时,米格-21携带有两枚K-13近距格斗导弹,该导弹号称媲美美国“响尾蛇”导弹,但实际上它的红外导引头在追踪目标方面有缺陷,准头还不如密集发射的航空火箭弹。事实证明,K-13很不给力,伊利谢耶夫连射两枚,都未能击中目标。
导弹攻击无效,伊利谢耶夫把希望寄托在机载23毫米航炮上。他稳定机身,把疯狂逃窜的RF-4C套入瞄准镜,然后加速逼近,扣动扳机——可没有熟悉的火舌喷出!很显然,航炮卡壳了。
惊现“空中肉搏”
眼看RF-4C要跑掉,伊利谢耶夫和地面指挥所都急了,没人知道该机携带什么侦察设备、入境后获得了什么,放它溜走肯定会对苏联造成重大损失。要把“不速之客”留下,唯一的方法只有撞击。对苏联飞行员来说,撞击敌机早已有之,二战期间,伊利谢耶夫的前辈就多次对德军飞机进行过舍生忘死的撞击。在空地通话中,伊利谢耶夫报告自己打开了加力燃烧室,把飞机加速到最大,如脱缰野马般冲向RF-4C。事后分析残骸发现,米格-21用单薄的机翼撞到RF-4C尾部,后者立刻失控坠落,而米格-21则在撞击瞬间解体,伊利谢耶夫血洒长空。这是冷战后苏军首次在空中实施撞击战术,伊利谢耶夫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被苏联政府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至于RF-4C的两名飞行员,则及时跳伞,落地后被苏联边防军抓获。16天后,苏联用他们与伊朗做了交换——换回了之前落在伊朗境内的己方卫星残骸及数据资料。也许是命中注定,那名被俘释放的伊朗飞行员继续在本国空军服役,没想到在1982年两伊战争中被伊拉克的一架米格-21击落,成为历史上两次被米格机干掉的倒霉飞行员。
顺便提一下,撞击发生后,美国中情局对“黑色基因行动”进行重新评估,意识到苏军拦截决心之强烈超乎想象。为防止类似事件,中情局开始减少RF-4C的出动次数,直到终止行动。 王权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