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忠
窗是墙上开了一个口的装置,窗也很有诗情。透过口子,推窗望去,就能见到四季的色彩:春来桃红柳绿,冷艳之油菜花一片灿烂翻开视觉;夏日青山绵延,绿树掩映,浓郁之樟木清香缭绕,睡意蒙眬;秋风秋雨吹过,满山红叶极目潇然,心向往之;冬则银雪飞舞飘散,冰棱挂檐若晶莹剔透之冰花,诗情画意从窗涌入。窗外的风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变换不同的颜色和意境,让心情通过窗,释放到自然之中。
晋代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靠着窗寄托傲岸的情怀,虽然只有容膝之地,却能逍遥安乐,文章中的窗经陶公这么一描述,便有了诗性;古人常有登楼扶牖远眺,然后题记赋诗,所以游目骋怀,放浪形骸之外,窗成了诗文的一个符号,成了寄情抒怀的载体;更有少妇凭栏拉窗帷,北望过尽千帆,企盼征夫归家的画面,以及古戏中闺房小姐碎步向前推窗,极目诉衷肠的场景,诗化的情、意全在窗中。
窗是审美的传递,从那里我们可以获取很多信息。居室有了窗,晨曦的光就从中透了进来,照到了地上,照到了床前,晨光的清澈烘托了淡淡的乡愁。我曾看过一个法国电影叫《情人》,影片中有一组镜头,描写的是早晨的阳光从窗的格子投到躺在床上的人体,投影从地上照过来到床前,最后落在人体,窗格的影子在人体上起伏所构成的画面,美意无尽,这种审美无法用言语表达。
我发现从一个窗口望出去就是一幅画,窗框是镶在画外的镜框,窗把自然的审美浓缩到一个个窗口。就好像外界风景画面的分割,一窗一景,一景一画,心跟着窗外景观而成境界,情依照竹影的路径,跟着画面婆娑起舞。郑板桥通过窗纱上竹影的疏密变化,逐节逐叶印在心里;自然中的竹,阳光透出的竹影,经过他的处理,删繁就简到了心中,最后挥洒纸上而独树一帜。窗棂是连着心灵的,于房间坐在窗前,看窗外大雁飞过,想着秋去冬来,心也跟着越过千山万水;窗外鸟雀啁啾唤唱,窗内案几明净,桌前写字、作画,心情舒畅,屋里弥散一片从窗外飘来的自然气息,落笔于纸上,便有驰骋之意。
园林中的窗各式各样,花格窗、镂空窗、传统的回纹图案窗、网格窗、栅栏窗等等。园林建筑除了廊、亭、阁、假山、池水外,窗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符号。园林的窗很有意思,我以为除了透风,透光的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它的审美趣味。墙上留一个口,透空也是窗的一种形式。三两枝红梅在自然中伸展,那是透过方口或者圆口看到的一个画面;从窗口往外能看到五六朵白玉兰在细雨中相互喃喃低语,让你感受到一种意味。屋里屋外、廊坊墙外,因为窗的沟通,使之成为流动的审美,通过回廊边小天井,方寸之间的山石配上翠竹,那些有意无意的栽植,透过不同形式的窗口,也会有不同的景观摄取。窗的形式和自然相配成的画面,有诗情,亦有画意。
建筑上的窗,可谓多姿多态。徽派建筑马头墙上的小窗,窑洞上的拱形窗、教堂上的彩色玻璃窗、百页窗、老虎天窗、落地窗等,和园林窗一样,都具有装饰效果。我们先不说这些窗的特殊功能,就窗的本身,那高高的马头墙上的小窗,有一种对比,教堂的彩色玻璃映出了天边的彩霞,看着、看着,就看到了其中的审美,并且耐看,经久地看而不衰。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窗口亮闪出暖心的灯光,心里总有一种温馨的、回家的感觉。那一格格的窗,映照出了或暗、或明不同的光色,与皎洁的月亮相会,与璀璨的星空相融、相辉,窗中美意延年。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窗,窗外天地广阔,一窗一世界,打开面前的那扇窗,去看看你的世界。如果再打开一扇,或许继续再开一扇,你将会拥有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