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出台 挂牌前一夜,工作人员忙了个通宵 我们为什么选择临港新片区?
第3版:临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特别报道 2019-08-21

挂牌前一夜,工作人员忙了个通宵

——首批临港新片区营业执照诞生背后的故事

首批十三家企业昨获颁最新执照

昨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揭牌,首批13家企业获颁新营业执照。这些企业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集成电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掀开了前沿产业集群化的新一页。13张新执照的顺利出炉,离不开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乐当“店小二”的努力。

先行调研 当好“店小二”

7月27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调研,从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出发,明确了为临港新片区发展提供的两项“特殊”服务——即实现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和实现全程“零见面办理”。同时,将健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

陈学军表示,将给予临港新片区绿色通道和事先登记,加快企业登记速度。凡在临港新片区域内的企业在设立过程中,不需要递交企业住所的地址,登记材料进一步减少。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的企业,通过身份认证的系统,高管、股东,不需要再到现场进行身份实名认证。在临港新片区直接使用打勾的方式,获得经营范围库内的经营选项。

通过这些特殊企业准入制度,临港新片区的企业准入将更便捷自由。试点以后,将进一步扩大辐射效应,服务全市。

通宵调试 打出新执照

挂牌前一天午夜,一张张新执照从打印机里徐徐吐出。许多工作人员为此熬了个通宵。

原来,网上登记系统连接着国家总局全国汇总库、国家企业公示系统、上海市法人库、上海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池……系统的自动化虽然保证了数据的鲜活,但也给调整数据带来了“烦恼”。

为了新片区登记机关挂牌打出执照,登记系统需在一天内打通不少关节,诸如地址前缀更新、增加新片区标记、营业执照新片区字样和样式调整等。挂牌前一天,下班后没有一位工作人员离开,大家趁系统关闭调试的期间,同步准备挂牌打照的材料,待系统重新开启后,又抓紧时间测试,这才确保了万无一失。

“想多一点”为企业护航

新的登记机关辖区道路范围如何?存量数据怎么搜集?未办结事务翻新后如何处理……虽然执照顺利打印,新片区标识顺利添加,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翻出之前自贸区挂牌时的方案,摆起沙盘,用最传统的方法破解难题;他们也提前想到了种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机构设置需要解决新的层级关系,人员管理有可能新老事务都要办理,新的登记机关需要相对独立的网络接入策略,接入“一网通办”办理业务时或许需要新标记的设置……

“想多点,再想多点”已成为许多工作人员的口头禅。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临港新片区建设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金旻矣 通讯员 诗剑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