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公益项目举行 市北医院成功切除足球大小乳腺肿瘤 华山医院两位白衣天使捐献“生命种子”救治患者 预谋抢劫,还没行动就被抓 让藏族聋儿听到世界的声音
第8版:上海新闻 2019-08-21

让藏族聋儿听到世界的声音

眼耳鼻喉科医院成功完成“邦锦梅朵”项目首例人工耳蜗植入

小多吉正在接受人工耳蜗调试

扫二维码 支持“花儿绽放”医疗救助项目

8月9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室里,三岁藏族男孩伦珠多吉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的首次开机调试。先天双耳重度听力障碍的伦珠多吉,终于第一次听到了世界的声音。

在门诊室里,小多吉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只见工程师小心地拿出体外机,将头件轻轻地佩戴在他双耳植入体的位置。一切准备就绪后,最令人期待的信号调试开始了。当信号输入时,之前还在东张西望的小多吉突然停止了他的动作,双眼茫然地看着工程师,随即便开始哭了起来——很显然,先天双耳重度听力障碍的他首次听到了世界的声音。

小多吉的父母激动万分,含着泪光急切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这次换来的是小多吉那天真灿烂的笑容。在雪域高原,在这舒适的日喀则雨季中,在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团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以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为小多吉带来了“新声”。

慈善接力救助藏族聋儿

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今年6月初,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依托上海市组团式医疗援藏的“邦锦梅朵”帮扶工程项目,由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蒋汉武牵线搭桥,上海建工集团团委组织发动团员交“一次特殊的团费”募得公益善款,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用于伦珠多吉来沪就医和父母陪同的各项费用。通过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医务科主任龙子雯的引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加入了“邦锦梅朵”项目慈善公益行动。6月底,伦珠多吉由父母陪同远赴上海,于7月初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了双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成为“邦锦梅朵”帮扶工程项目救助的首个失聪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是伦珠多吉恢复听觉、进入有声世界的重要一步。之后,再经过积极的言语康复训练,孩子未来的人生将由此改变。

为跑好这场慈善接力的关键一棒,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高度重视,并与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多方对接,详尽沟通了解情况,并成立了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为患儿住院、检查、手术、护理等开辟绿色通道,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工作推进有条不紊。同时也为随行来沪的当地医生和护士安排落实了相关学习进修。

7月1日上午,当伦珠多吉及其父母来到眼耳鼻喉科医院,院党委书记李华、党委副书记吴岳军与将为孩子进行手术的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教授等医务人员已在病房迎接。医院还在病房里精心布置了“爱心墙”,医院营养室为小多吉一家三口特别定制了符合藏族风俗和口味的一日三餐。

“邦锦梅朵”绽放雪域高原

由于孩子年幼,很多术前检查需要服用安眠药后在完全睡眠状态下进行。经合理安排,在两天的时间内,医院社工、护士和家长陪同小多吉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检查。报告显示,小多吉是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李华伟教授认为双耳植入人工耳蜗对他今后的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更好。经沟通,家长接受了双耳植入人工耳蜗的治疗方案。7月3日,手术如期顺利进行。

对于像多吉这样的聋儿来说,植入人工耳蜗只是恢复听觉的第一步,听到声音后的言语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为帮助孩子回到西藏后能得到正规的康复训练,医院的专业语训老师为小多吉精心准备了相关教材和会发声的玩具,并对他的家长和随行护士进行了培训,指导他们如何通过玩具、言语训练词汇表等训练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希望父母与孩子多交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开口说话,真正融入有声世界。

在小多吉住院期间,眼耳鼻喉科医院领导与主治医生多次到病房探望。孩子术后恢复良好,7月10日出院。

回到日喀则后,等待小多吉的就是一个月后的人工耳蜗开机。考虑到往返沪藏两地对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眼耳鼻喉科医院与患儿所植入的人工耳蜗公司——美国AB人工耳蜗公司取得联系并沟通。公司了解小多吉情况后,表示非常乐意为本次慈善公益行动奉献爱心,为免去患儿奔波,公司悉心安排了专业的工程师到日喀则为孩子进行开机调试服务,于是便有了开头的场景。

施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