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培育万物互联的黑土地华为助力物联网发展 把公交车变成“剧场”
第14版:文体新闻/文娱 2019-09-25

把公交车变成“剧场”

“扶青计划”展现年轻人的无限创意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昨天透露,10月18日至26日,艺术节充满活力的艺术原创板块——“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将持续带来年轻人的无限创意。6部委约作品、近百场演出和展览及讲座等活动陆续亮相,原创作品、大师讲座、环境戏剧、视觉艺术、艺术工作坊等一些列活动,将共同为艺术爱好者们开启一场“青春艺术乐园”!

关注现实 致敬传统

本届“扶青计划”的委约征集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青年艺术家的111份申报作品,通过三轮遴选,产生今年6部委约作品,涵盖了戏剧、音乐、舞蹈、多媒体、皮影等艺术品种。除了形式多样,年轻人的原创作品的题材从现实到传统,都有涉及。

关注现代人内心,着眼于现实生活,一直是“扶青计划”的作品亮点。现代舞《冷感人》通过主创敏锐的“都市触觉”以及颇具感染力的舞蹈语汇,将现代都市的特殊产物——冷感人进行详尽描摹,诉诸舞台。话剧《双城记》改编自苏联时期剧作家梁赞诺夫的剧本《命运的拨弄》,主创周涛在保留原作戏剧张力的同时,把故事“穿越”至21世纪的都市,游戏棋盘式的舞台设置,凸显现代人窘迫的精神压力和“物质的压力从未消失,而人类对爱的真挚探寻才是永恒”的主题。

6部委约作品中,也有向传统致敬、让古籍中的故事焕发新生的创作。舞蹈剧场《易》的灵感来源于《易经》,希望启迪当代人寻找心灵的一隅归属,主动面对激变的社会。寓言剧《捉影》灵感来源于古代传奇故事《镜花缘》,主创初夏希望借由这部成年人的“童话”来表述艺术家不能失去精神探索,作品不能失去“灵魂”。

全新的媒介技术让年轻人有了更大的艺术发挥空间。钢琴音乐新媒体作品《际空之响》(见右上图)探讨人与其生存空间的关系,力求通过新媒体技术使音乐超越“听觉”,最大限度激发听众的艺术想象,所有的听觉、视觉内容像是时空行为。新媒体表演《分身·源启》(见下图)则取材于《山海经》,通过动作捕捉、交互式动画、远程操控等高科技技术,让传统故事的艺术呈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缤纷多元 名家荟萃

如果说扶青计划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展现机会,那么,青年艺术创想周则为更多青年人提供了“畅想的河床”。今年的青年艺术创想周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50多部邀约作品,呈现了缤纷多元、名家荟萃的格局。

一部原创巴士沉浸戏剧《最远的71路》将在一辆从上戏华山路校门口始发,途经上戏舞蹈学院等地的真实公交车上上演。这辆如时空胶囊般的公交车,不仅仅是演出的“剧场”,也是人生的重要旅程。在车上,演员将用肢体语言、服装变化及道具来展现一个贯穿男女主人公一生的爱情故事,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剧体验。

而现代舞《戒·界》、阿根廷国标舞《花样探戈》、音乐剧《唯不忘相思》等作品,也将以不同的表演样式,展现各自的独特艺术内涵。此外,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今年带来的是《记忆碎片》,罗马尼亚国宝级女演员奥菲利亚·波皮一人分饰多角,在众多角色间自由切换的表演方式;昆曲演员张军的新昆曲音乐会《惊梦六百年》,以独创的“水磨新调·Kunplug”新曲风,将昆曲音乐的“水磨腔”与当今世界音乐风格相融合,令人耳目一新;澳大利亚作曲家埃里克·格列斯伍德、澳大利亚艺术管弦乐团与四川音乐人合作打造了音乐剧场《水推沙》,把川剧器乐中的锣、鼓等打击乐器,与萨克管、钢琴、低音大提琴等进行“音乐对话”,是中西方乐器交融互动的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戏剧学院新建成的浦江校区也将作为“青创周”的重要场地,上演音乐剧专场。“青创周”期间,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园也别具一格地以“老上海”为主题,留声机、老爷车等老上海标志性道具将开启怀旧之旅,为观众呈现一幅老上海“摩登片场”画卷。届时,沉浸式市集将与篮球场联动,除了艺术演出和活动之外,将有国潮品牌等周边产品,给观众带去更多元便捷的艺术享受。视觉艺术、大师讲座及文创活动,亦将“给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艺术启迪,拓宽艺术视野”。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