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梦荫斋诗草(三首) 故乡的竹林 清秋(重彩画) 望亭路偶记 选择 喀什的孩子 夏游琅琊
第18版:夜光杯 2019-09-25

夏游琅琊

储福金

游滁州自然会去琅琊山,滁州的琅琊山不用介绍,谁都知道山中有个醉翁亭。宋朝文学大家欧阳修为此亭作文:《醉翁亭记》。

来到琅琊山,自然会来到醉翁亭,自然也要说一说《醉翁亭记》。

说到醉翁亭的起始,当年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当太守,一次登琅琊山,游琅琊寺,与琅琊寺住持僧智仙交谈相契,日后交往甚多,成了知音。欧阳修便常登琅琊山。为了方便欧阳修游山憩息,智仙特在山麓处建造了一座小亭,这便是醉翁亭了。

这里有两处与现今生活常态不合的:一是官员与和尚成知己。古时文人与僧人相交,坐而论道,并非罕事。同朝的大文人苏东坡与金山寺住持佛印和尚为知交,流传下不少禅悟之佳话;二是山中修亭不是官员批建而由和尚修建。旧时和尚化缘来的钱,和尚可自主扩建佛寺,也可自主筑路修亭。

僧智仙主持建了亭,请欧阳修为亭作记。欧阳修欣然命笔,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了。

醉翁亭修完,欧阳修常带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他自号醉翁。醉翁亭因此得名。

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常在此办公。时赞: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从醉翁亭向上不远处,有景“同乐园”。“同乐园”中的崖壁上刻着“意不在酒”,“书酒风流”。

我独自退出“同乐园”,默默地站在琅琊山边,夏日时光,树木苍翠,流水潺潺,野花幽香,清风拂拂。久居城市的我,特别感受着这一片清纯的空气,清凉的空气,清新的空气。不由默念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句子,从事创作的人,自然会去体悟文中的意蕴。欧阳修写同乐,写琅琊山当地人的出游,写太守宴的欢饮,写得极好: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不由深深地佩服欧阳修,不只是佩服他的文字风采,而是他的心境转换。他被贬官至此,与朝廷政见不合,个人仕途不顺,心情不会好。但他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间安心,与众人之乐同乐。特别是这同乐,殊为难得。

游琅琊山那晚,我们也吃了一顿“太守宴”。席间自然有酒,自然有觥筹交错,自然有起坐劝酒。有屏幕上光影流转,有着古装者诵读《醉翁亭记》。我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以水代酒,也就不敢举杯去敬人,只是笑看着众文友一杯一杯地喝。突然就想着欧阳修文中写的: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其实当初的欧阳修只有40岁,正当盛年,自称为翁,只是自号戏聊。他文中的描绘,倒是合着游琅琊于太守宴上的我,头发夹白,已奔古稀的我。我虽无酒,但看着众文友宴乐酣酲,却也有点醉意,心境随众,是同乐的。

人生真快,想我如欧阳修当初四十的年岁时,也曾大杯饮酒,酒量不弱众人,实在不像欧阳修那样“少饮辄醉”,我还从没有很醉的感觉过。

琅琊山有众多的文物典故,醉翁亭边有宝宋新斋,内立苏东坡为其老师欧阳修手书《醉翁亭记》碑刻四面。欧文苏字,堪称一绝。还有山上琅琊寺中唐画圣吴道子手绘的观音像,同样是国宝。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