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这周有一条新闻,挺惊悚的。
交警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清零除患”行动中,查获一辆伊兰特小轿车。从2018年以来,这辆车有142起交通违法未处理,其中包括76起闯红灯违法,总共要扣668分,罚款累计2万多元。
说实话,看到这条新闻,除了对违法者肆无忌惮感到震惊,更多的是好奇:这辆伊兰特的车主马某屡屡违法,为何却在1年多的时间里无人过问?对此,马某的答案是,他以为只要不验车就不用处理,自以为找到了漏洞,就开始了“自由自在”的驾驶之旅。
听来可笑,仔细想来却心惊肉跳。试想一下,这样一辆失控车辆,每天毫无顾忌地在马路上穿行,把闯红灯当作家常便饭,这是何等可怕的事。人们更不免会担忧:这样的车辆还有没有,是不是依然横行街头?
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今年9月中下旬,上海交警也曾查处过两个“违法大户”,一辆车113起交通违法未处理,另一辆117起交通违法未处理,同样都是积累了三四年以上的“陈年旧案”。交警透露,这些“违法大户”涉及的车辆往往多次抵押,产权关系复杂,有些甚至早已不在登记车主名下,不少车辆车况陈旧,驾驶员想着“开几天是几天”,所以根本没想过处理违法,开车时也格外野蛮,每换一个人,新的违法记录在不断增加。
航空界有一条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要消除一次严重事故,就必须敏锐而及时地发现这些事故征兆和隐患,并果断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消除。
这种法则,相信同样适用于交通管理。当前,上海交警部门正在开展的“清零除患”行动值得称道。但必须指出的是,不能积重难返之后再来清零,这样不仅会给人们带来“一时松一时紧”的错觉,也会增加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排队过长等社会成本。
上海是一座以秩序著称的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也领先全国。“违法大户”的出现,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应对,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及时发现、提醒、催告、执法,杜绝“违法大户”的出现,也震慑下一次违法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