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群山分流(中国画) 醉里谈诗(十七) 肺里的“磨玻璃”是怎么回事? 在新闻系赋能之后…… 走进夏衍故居 沙漠之花
第20版:夜光杯 2019-10-30

走进夏衍故居

鲍世远

走进本市乌鲁木齐南路的夏衍旧居,这座3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式风格花园住宅,我由衷感到温馨和亲切。

1949年至1955年间,我国著名文学家、电影、戏曲作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夏衍,曾在这里居住。

这5年期间,是夏衍同志任务最重、工作最忙、睡眠时间最少的时期。每天从清晨到深夜,他会见文艺界人士,接管各类文化单位,了解文化界队伍情况,并向群众团体作形势报告。

当时,上海戏剧界从业人员7000多人,戏曲剧种15个,演出团体30多个。夏衍知道,上海戏曲界具有要求进步、积极革新的优良传统,欧阳予倩领导的中华剧团和周信芳主持的移风剧社,在抗战期间编演《梁红玉》《明末遗恨》《徽钦二帝》宣传爱国主义思想;袁雪芬把鲁迅小说《祝福》搬上越剧舞台改编为《祥林嫂》。当时,周信芳、袁雪芬等呼吁戏曲界同仁们“坚持改革,不演坏戏”,全体戏曲界积极响应,坚持进步,弃旧图新。夏衍认识到,依靠戏曲界主要人员的自觉性,改变戏曲界的整体面貌,达到改革出新的目的,比单纯用行政手段要好得多。

新中国成立后,夏衍和于伶去拜访文艺界著名人士梅兰芳、周信芳、巴金、沈尹默等。不久,军管会文艺处在青年会礼堂,举行盛大文化界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出版、文艺、戏曲、电影、美术、音乐、游艺等代表162人座谈会,夏衍主持,上海市市长陈毅讲话,对在反动统治下坚持正义斗争的文化人士致以亲切慰问,并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文教政策,欢迎各界人士团结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接着,夏衍同志在文联大礼堂,邀请丰子恺、严独鹤,应云卫、陈灵犀等200多名文艺工作者,举行创作爱国主义作品座谈。

夏衍提议,为表彰戏曲老艺人整理传统剧目,培养戏曲接班人所作的贡献,举行庆祝周信芳演剧50周年暨上海戏曲界敬老大会,19个剧种的老艺人205名到会,梅兰芳等各界人士200多人前来祝贺,周恩来总理、郭沫若、茅盾等为周信芳题词。

那时,《新民晚报》总编赵超构问夏衍同志:“可不可以给我们写一点?”经请示陈毅同意后,赵超构给夏衍辟一个专栏《灯下闲话》,每篇四五百字,每隔一两天写一篇。夏衍百忙之中不断地写,甚至利用去北京开会的火车上也写,几乎每篇换一个笔名,累计约100多篇。在读者中的口碑极好。

当我走出“夏衍旧居”的小楼,看到楼前两棵当年夏衍亲手种植的香樟树,如今已高耸天空,茁壮成长,枝叶繁茂。微风吹来,绿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兴高采烈地赞颂夏衍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