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晨
◆孙瑞毅
◆首届进博会闭幕的那天,王庆和施晨才有了一张现场合影
◆何静
陈健
地铁夫妻:站在交通保障前线
君在线路头 我在线路尾
35岁的孙瑞毅(见上图 首席记者 曹刚摄)担任轨交2号线徐泾东站值班站长,冲锋在进博会交通保障最前线。他反复巡查的岗位,就在“四叶草”核心区域地下。早晨6时出门,晚上10时到家,是他本周每天常规作息。
33岁的成晨,担任2号线世纪大道站副站长,进博会期间实行一级保驾,重点岗位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成晨和同事们驻守易堵风险点,确保乘客出行安全。头班车出发前到岗,天还没亮;送走末班车后,已是子夜时分。值班期间,她经常就近在宾馆里打盹。
两人2007年同批入职上海地铁,3年后喜结连理。在同一条线路上工作,相隔15站,坐地铁43分钟可达,却不能天天相见。他们最近一次见面,是昨天早晨5时15分,一起走出位于嘉定安亭的家门,5岁的女儿孙艺涵还没醒;而下一次见面要到今晚,深夜回家时,小艺涵应该早已进入梦乡。饭桌上,孙瑞毅父母精心准备的晚饭已经凉透。双方老人帮忙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是夫妻俩忘我工作最坚强的后盾。
今天是第二届进博会开幕的日子,下午2时前,徐泾东站都临时封站,但孙瑞毅依然早早地出勤。“除了暂时不用服务乘客,其他工作一点也不能放松。”他和同事们仔细检查站内所有设施设备,确认各项预案是否到位,查看“可变式控流栏杆”,调试今年新增的5G设备——所有员工配备了定位手环,2副AR(增强现实)眼镜外加15台可视对讲机,犹如多个移动摄像头,弥补站内探头的盲区,实时看清客流情况。
成晨同样忙了一上午。在她的指挥下,站内广播不间断地提醒乘客“徐泾东站临时封站”;她每小时巡视一次车站,包括站厅、站台等所有公共区域,不放过任何一丝隐患。“进博会期间,站区管理人员必须正确判断、果断决策,确保运营安全。”距离“四叶草”15站,但身处全网换乘客流第一的特大车站,成晨也是进博会客流保障的重要后援。此外,她还要协调站内党团员,在休息日到徐泾东站当志愿者。
11月3日,是进博会前难得的夫妻共同休息日,他们一起陪女儿上了一天课,“学钢琴、游泳和画画”,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过,他俩下一次再陪女儿上课,不知要到几周以后了。
“君在线路头,我在线路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为进博会。”这对80后夫妻,和万千服务保障人员一起,用满满的“毅”力,为第二届进博会托举起了又一个祥“瑞”而“成”功的早“晨”。 首席记者 曹刚
商务夫妻:一起投身物流监管
最长的陪伴在深夜的输液室
“施处长,今天下午我采访了您的先生,他提到筹备进博会期间你们都很忙,常常几天见不着对方,全靠‘巧遇’。”
“马上要见着了,我发高烧扛了几天,现在不行了,他来接我去医院。”
这是昨天晚上9时33分,记者和上海市商务委会展业处副处长施晨的微信对话。字里行间,亦是一对进博夫妻的日常。
施晨和王庆已是两届“进博人”。作为市商务委的一员,去年施晨主要负责上海交易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今年则转战进博会的现场联合监管工作组,昨天轮到她在馆内值班。王庆是东方国际物流集团副总经理,作为两届进博会指定展品运输服务商之一,今年公司接到的进博会展品委托货量是去年的三倍,忙到停不下。
昨天,最后一批展品运进国家会展中心,舒了一口气的王庆抽空和记者聊了聊。“首届进博会闭幕没多久,新一轮工作就启动了,伴随着招商,我们同步提供物流方案和政策支持。等到9月27日,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承运的首件展品空运抵沪,拉开了工作的重头戏。”
最近一个月,夫妻二人几乎天天加班。“两个人各忙一块。深夜,一个人先到家了,累得不行,就会先睡。早上醒来,另外一个又先走了。”王庆说,在家碰不上,会议上却能遇到。“落座之后发现,咦,原来今天你也开这个会,有一种‘好久不见’的感觉。”
临近展期,施晨和王庆都在国家会展中心里忙,却不知对方在哪片“叶子”,有心想见一面,也因为手头事情太多而放弃。“前两天晚上我下班,在国展停车场里看到她的车,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她,有些见车即见人的意思。”
昨晚10时左右,匆忙赶来的王庆终于接到了正在发烧的施晨。“明天的现场监管应该下午到就行,我晚上去输液也不耽误。”即便此时,施晨的心里还在盘算着工作。
去年进博会前,发烧的人却是王庆。在肯尼亚出差时被蚊虫叮咬,他昏昏沉沉烧了一周。11月3日帮助参展商搬运展品时,又扭伤了右腿,半月板撕裂,整整一周拖着伤腿日行2万步,直到进博会闭幕才去看医生,今年年初动了手术。这些时候,别说施晨分身乏术,没能照顾他,就连他自己都顾不上自己的身体。
第二届进博会的昨夜今晨,这一对进博夫妻在医院里度过。输液室里的几小时,也许是一个月以来最长时间的陪伴。
夜深人静,行文至此的记者再次打开微信,白天儿子发来的语音还未来得及听,执行进博安保任务的先生也有留言:“做完了这个大夜班,下午的家长会我去开。”本报记者 张钰芸
警察夫妻:同心筑牢安保防线
再晚都等她一起回家
丈夫陈健每天在进博会核心圈边缘巡逻,确保不漏人不漏物;妻子何静身处安保核心区域,负责智慧安防系统收集信息研判。虽然直线距离可能还不到1公里,但他们只能在深夜甚至次日凌晨时分见面——无论多晚,陈健撤岗后都会等妻子下班一同回家。对这对警察夫妻来说,共同守护进博会平安,也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今天是进博会开幕日。上午5时30分,陈健已经上岗,比平时提前了近1小时。陈健和同事们一边对照当天的任务表分配巡逻任务,一边检查各类装备是否带齐。“今天是关键时刻,要万无一失。”陈健所处位置是整个进博会安保核心区域的最外围,可以说是任务最重的防线之一。要确保圈层防线内安全,必须在巡逻中时刻保持警惕。今年40岁的他是青浦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民警,平时主要负责治安查禁工作,10月23日起增援安保一线后,始终保持早7时到晚8时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工作强度。“进博开始后,撤岗时间估计还要延长,具体什么时间,每天都要根据方案执行,我们也说不准。”
在陈健眼中,妻子何静其实比他更辛苦,每天都要长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经常工作到夜半时分。也正因如此,工作结束后,他都会留下来等待妻子。“有时候她忙完进博这边的工作,还要回分局处理那边的事情,我也会陪着她。”
何静的工作环境与丈夫相比可以说是“一动一静”。身处安保指挥核心,驻守电脑前的她经常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也没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时间也拖了又拖,直到晚上近9时,她才空下来可以聊上几句。“我们夫妻俩同岁,结婚14年了,我是警校毕业的,他是社会招警,本来不认识,巧的是他的高中同学也是警察,这个同学的爱人又恰巧是我的朋友,也算是缘分吧。今年我们已经是第二年共同奋战在进博安保岗位上,辛苦都习以为常了,唯一牵挂和歉疚的,还是孩子和父母吧。”
说是牵记,忙起来也就抛在了脑后。“我已经3天没给儿子打电话了,不过他也不在意。”何静笑着说,每天出门孩子还没醒,回家时孩子已经入睡,只能帮他关下灯,在黑暗里静静地看上一会儿。儿子很听话,进驻进博前他告诉父母,快要期中考试了。“他说,我把考试考好,你们也要把进博会保卫好!”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