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感谢你让我温柔 海岸晨晖 收获别人的快乐 鲁迅的理想 孙悟空为什么不吃香蕉 声音最好听的围棋老师
第22版:夜光杯 2019-11-05

孙悟空为什么不吃香蕉

张怡微

因缘际会,这三四年来我做过不下三十场《西游记》讲座,在街道、中小学、市区图书馆,甚至是补课班,重复的话说了无数,但每一次,仍会有新的启发。不同的听众会提出不同问题,有些问题我可以现场回答,有些则回答不了,把问题放在了心里。有趣的是,越是小孩子提的问题,越难回答,比如我曾经就被问:“龙王为什么姓敖?”“白龙马为什么话那么少?”“玉帝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孙悟空和二郎神是不是朋友?”……其中有一个问题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孙悟空为什么不吃香蕉?”看起来很荒谬,但细想起来却很有意思。

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小说,《西游记》成书过程复杂,拼贴的玄奘故事、民间故事、杂剧、平话的形成过程中,背后是否具有“香蕉”的种植环境和文化环境是一个思路。在百回本《西游记》中,其实出现过许多水果,且比较明显的是,孙悟空喜欢喝椰子酒,唐僧则喜欢葡萄酒,此外还有枇杷、杨梅等等。另一方面,《西游记》中孙悟空弄坏了人参果树,到处搬救兵,去找了一个“东华大帝”,叫他“帝君”,然后遇到了一个人,东方朔。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东方朔和武帝神话、西王母神话是有关系的。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又指东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据此,始有东方朔偷桃之说。东方朔以长命一万八千岁以上而被奉为寿星。如今,“东方朔偷桃图”更是象征长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第二十六回孙悟空见到东方朔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到底谁是老贼?孙悟空居然是这番偷盗前科的前辈。此外,孙悟空形象与中国古代白猿故事脉络亦有联结,宋元戏文辑佚《陈巡检梅岭失妻》出现了“齐天大圣”名号,且说“你吃了我仙桃、仙酒、胡麻饭,便是长生不死之人。”

在这一系列文化传统中,从来没有提到过香蕉。且据说,猴子不喜欢吃野生香蕉。我们现在的香蕉品种,都是改良过的。

如果我们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蟠桃会”,其实在这场会议上重要的不是桃子,而是入席的资格,是什么样的人能吃什么样的桃子,孙悟空是无禄人员,不拿薪水,所以不能参加。但他把这个潜规则打破了,他的“齐天”之欲经由偷桃偷丹偷酒转换,首先表现为“我要和你们吃一样的东西”,尽管“我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所以偷桃是个象征,孙悟空揭去了附着于食物背后的权力、秩序的谜语。

在我看来,小说是处理欲望的文体。托名“李卓吾”于百回本《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一节,玉皇大帝给孙悟空看管蟠桃园的执事时评点道:“着他管蟠桃园,分明使猫管鱼,和尚守妇人。”李评前半句说的是食欲,后半句话说的是人欲。熟悉《西游记》故事的读者知道,这两种欲望,其实孙悟空都不算有。踏上取经之路之后,孙悟空很少肚饿,最爱肚子饿的是唐僧和猪八戒,他们肚子一饿,就会惹来妖怪。但是孙悟空具有一个食色之外的本能,就是“齐天”之欲。齐天大圣的“齐天”之欲,更接近一种“不断地脱离现状”的欲望。同样是来自远古的召唤,这种欲望是不断突破现状、改变命运的欲望,这里面包括很多面向的内容,如胜负欲、耻辱、仇恨、不愿被轻蔑,为此不怕冲突、不怕尴尬、不怕受苦……就故事而言,好看的正是这种人与欲望的斗争以及人驯服欲望的过程。

《西游记》是读不完的,带着问题去读,总能有新的发现,尤其是来自小朋友们天真的问题。他们最天真,也最博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