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新华社发
4日,为期两天的第35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在曼谷闭幕。会议期间,由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结束了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明年将正式签署协议。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的重大突破性进展,也是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的一份重要成果。
明年签 已结束全部谈判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十国于2012年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4日,在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结束后,与会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RCEP的15个成员国结束了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并将尽快准备好完整法律文本,以确保2020年签署协议。
这份声明说,在当今快速改变的全球环境下,RCEP谈判的完成将展现成员国对致力于共同打造一个跨区域的、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承诺。RCEP将显著促进本地区未来发展,为全球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并成为多边贸易体系的有力支柱。
有遗憾 但更多的是看好
这份声明也没有回避成员国之间的分歧。由于担心加入RCEP会冲击国内制造业,印度此次未能与其他15国达成一致。“印度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声明写道。
印度的担忧并不令人意外。正如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也有一些人为可能出现的冲击而感到担忧,但事实证明加入WTO倒逼中国产业进步,加速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也正因为如此,RCEP的大门依然对印度敞开。“所有RCEP成员国将通过合作,以各方满意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声明写道。
尽管留有遗憾,但在当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升温的情况下,历经数年谈判、终于取得进展的RCEP依然备受舆论看好。分析人士指出,这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经济全球化和市场都将是重大利好,将促进整个国际贸易的良性循环,给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强大推动力。
而作为当前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版块的亚太地区,RCEP也将令这里经济一体化的前景更加明朗,亚太区域价值链将会变得更加紧密,有利于区域内的贸易平衡、产业创新和就业扩大。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示,在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下,中国和东盟必将更加密切合作,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
总而言之,协议早日达成对促进亚太地区贸易发展和全球经贸增长,维护自由、开放、包容和多边贸易体制,创造有利于贸易投资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都至关重要,有利于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实现各国互利共赢。
惠民众 中国方案促进展
经历数年谈判的RCEP如今能取得进展,中国的作用和智慧不可或缺。
一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RCEP谈判,并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坚定支持东盟在谈判中的核心地位,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参与谈判,得到各方高度评价。今年8月,在RCEP谈判的关键阶段,一次重要的部长级会议正是在北京举行,促成谈判取得了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认为,在RCEP成员国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中国市场对其他国家有着巨大吸引力,中国经济总量以及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立场,决定了中国在RCEP谈判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姜跃春也表示,RCEP有助于扩大中国同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贸和投资往来,为中国出口和投资打开更大空间。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有更多优质外国产品以较低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也能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正如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所说,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RCEP有利于开发区域合作潜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