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基本的信任度 丽江古镇(水彩画) 无论怎么声嘶力竭,四周总是寂寂无声 “小经打” 马头墙上的“垛垛子” 再读《边城》,愿一生纯净 我的天堂
第18版:夜光杯 2019-11-18

马头墙上的“垛垛子”

袁晓赫

在井冈山的关北、小通,老表从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建的民居,基本上都建有马头墙,当地人习惯把马头墙上的“马头”称为“垛垛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知青那时,站在进村的南瓜坳上,远望田南,那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民居,黝黑的屋瓦、青砖勾缝的外墙,黑白辉映的马头墙,“雄壮”的“垛垛子”,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那种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的马头墙不仅美观和威严,而且实用,在江西生活久了才了解到,江西的民居多建有马头墙,那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庄里,民居密度较大,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高出屋面的马头墙,一旦相邻民居发生火灾,就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赣派风格了。

根据当地工匠介绍:马头墙是在山墙的基础上加建的,因墙上的“垛垛子”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它的构造随着屋面的坡度一层一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轮廓成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进深长,马头墙的叠数才多至五叠,当地人称“五岳朝天”。小通村没有钟鸣鼎食人家,没有豪宅,也就没有五个“垛垛子”的。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金花板。同时,马头墙上安有“鹊尾式”、“印斗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层层叠叠的马头墙高出屋脊,以蓝天白云为背景,勾勒出一条条优美的天际线。“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对赣派建筑的真实写照。

听老人们说,以前,马头墙上的“座头”(“马头”)是工匠用小瓦片垒砌成形,然后用水泥将其加固,待风干后再涂上白石灰,之后手持毛笔涂上花鸟等造型的图案。马头墙的制作工艺距今五百年开外,靠一代一代当地能工巧匠传承着。然而,这种独特魅力的建筑手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随着科技发展和追求利润,人们建造房屋时图省事少花钱,多数购买机器制作好的马头墙。纯手工制作的马头墙几乎没有了。

到了80年代,人们追求独家独院建筑,不再局限于建三联、五联人字房,建房风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砖换成了红砖;内装修变成了内外双面装修;木材不再是建材的唯一选择;青瓦被钢筋水泥和琉璃瓦完全取代等等,现有的马头墙上的“垛垛子”越来越显得珍贵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