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梓华)北京时间昨天下午,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2018 PISA测试结果,在参与测试的79个国家和经济体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B-S-J-Z)以阅读555分、数学591分,科学素养590分,获得三个测试项目的三项第一。上一次测试(2015 PISA)的总分第一新加坡紧随其后,获得三项第二名。中国澳门进步明显,获得数学和科学项目的第三名。有7个国家在所有三个主题的平均表现都在下降:澳大利亚,芬兰,冰岛,韩国,荷兰,新西兰和斯洛伐克。
与此同时,数据也显示,中国学生用于学习上的时间也最多,约为57小时,OECD平均用时为44小时。
PISA,即“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每三年进行一次,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其中,阅读素养被定义为学生理解、使用、评估和反思文本的能力;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各种情况下制定、运用和解释数学的能力;科学素养被定义为处理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和科学观念的能力,是一种反思能力。
在每轮PISA中,都会对一个科目进行详细测试,约占总测试时间的一半,2018年的主题为阅读。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联合体中,成绩靠后的10%学生也显示出比OECD平均水平更好的阅读能力。“PISA测试之父”、经合组织(OECD)教育和技能部部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表示,虽然来自中国东部地区的四个省市远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但每个省市的规模相当于或者超过了一个典型的经合组织成员,四省市加起来的总人口超过1.8亿,而这四个中国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则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
在数学和科学方面,16.5%的B-S-J-Z联合体15岁学生,13.8%的新加坡15岁学生,数学达到了最高等级6级,具有高级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在经合组织成员中,平均只有2.4%达到这一水平。与2015年PISA测试结果相比,英国、北马其顿、斯洛伐克、土耳其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在科学素养测试中,6.8%的学生是科学领域的佼佼者,B-S-J-Z联合体的学生中,几乎有32%达到了这一水平。除了基础技能外,这些学生还可以创造性地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