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颁奖暨优秀成果展示推介会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本报记者孙中钦摄
本报讯(记者 陆梓华)他们说,要用低能耗的房屋减少村庄的无限扩张,为大地留一条绿廊;他们说,要为水乡的植物建微型博物馆,为乡村保留一份记忆。历时5个多月,近300支队伍参赛的上海“美丽乡村”青年创意设计大赛昨晚颁奖,年轻的创意,让未来的乡村生活既有点暖,更有点酷!
本次大赛由团市委、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委、市青年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大赛共设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连民村、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闵行区马桥镇同心村、嘉定区华亭镇联一村、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青浦区重固镇徐姚村、奉贤区南桥镇沈陆村和崇明区三星镇协进村等9个竞赛基地。
崇明区协进村靠近宏海公路,附近是风景秀丽的生态廊道“海棠花溪”,远眺一片田野和农宅。将来,一条绿带形成清晰的边界,把村庄“收缩”,从而拒绝无序的村庄蔓延。这是上海加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青年设计团队,为协进村未来描绘的一幅蓝图。项目负责人杜鹏介绍,“收缩”就是以退为进,保持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敬畏。在调研中,团队发现,村中以老年人居多,于是,他们想到将为协进村设计5栋带电梯的“集合住宅”,从而使村内可无障碍出行的住宅套数达到总套数的70%以上,基本与村内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持平,“集合住宅”的屋顶则可设计成梯田农场和花园,为老人日常生活增添劳动和交往的乐趣。
“谁酷?水库!”利用谐音,“乡与乡寻”团队为金山区水库村设计了响亮的文创口号。未来,这个拥有70多个小岛的村落,17座风格各异的桥,将串起一个水乡的故事;小小的水生植物博物馆,有望吸引更多的人驻足。一个“一米田园+智慧共享共建”计划,则鼓励当地村民与设计师、村庄管理者一同参与村庄建设,通过举办乡村论坛、水库美食宴、乡村丰收节等,实现“生活酷”。
设计师苏奇说,自己从小就在农村长大,但是如今的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少。他希望通过作品《水库·集》,打造一个乡村与“水元素+酷”的集合体,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来到乡村、留在乡村。令团队惊喜的是,如今,他们的设计方案已经得到了镇、村两级政府和水库村村民的喜爱,即将落地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