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后的 一号楼外景
◆1号楼内修旧如旧的弧形楼梯
人头攒动的汾阳路上,不时有行人向150号内的建筑群张望,围栏内,花园、水池、历经百年风霜的白公馆以及一侧的辅楼全都修葺一新。昔日名流聚集的白公馆,如今将成为上海沪剧院对沪剧艺术的弘扬和传习地。这个周末,首批公众将走进这里,在小花园感受一场沪剧代表性的西装旗袍戏与西洋交响的跨界音乐会。
历史往事
这幢白楼因是白崇禧与其子白先勇的府邸而为世人熟知,现在从手机地图上搜“白公馆”还能精确指引到汾阳路150号。这里建造时是万国储蓄会董事盘滕住宅,抗战结束后成为白公馆。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在此成立,随后又转交上海越剧院使用。上世纪80年代末,上越迁出,白公馆改为越友酒家。1987年,白先勇到复旦大学讲学。那是他39年后首次重返上海,临别前,他观看了上海昆剧团蔡正仁和华文漪主演的《长生殿》,激动得请主演们吃饭,兜兜转转竟是在越友酒家做东,因此也留下了“请客请到自己家”的笑谈。
1997年,越剧院练功房被租给宝莱纳德国啤酒餐厅,后来越友酒家关闭,白公馆也于2004年租给宝莱纳。直到2016年7月,宝莱纳从这里迁出,此时的白公馆却已是伤痕累累。不仅花园内的水池被拆除,杂草丛生,建筑外立面也完全改观,一层与二层间的楼板被强行抬高,二层露台也加满了玻璃幕墙,早已不复初落成时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古典美。
修缮故事
当接连修缮过上海昆剧团和上海爱乐乐团的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接到任务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白公馆当年的原貌图。这座建于1919年的仿古典式花园住宅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设计师们找遍了档案库,一无所获,最终从匈牙利邬达克基金会获得了2张外观图和1张室内图。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师郑宁介绍,复原比修缮要难得多,涉及到材料和工艺等方面,只能尽可能去接近,而不可能做到百分百一致。
宝莱纳在入驻时对层高的改变已经不可逆,但二楼的玻璃幕墙已被全部拆除,建筑外立面也进行清洗修复。一楼前厅、二楼大厅以及贯穿三层的弧形楼梯是此次设计的重点保护部位,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弧形楼梯和室内门窗保存较完好的前提下,如何拿捏其他部分室内装饰的修缮复原分寸感?设计团队参考历史照片,以及汾阳路79号同为邬达克设计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所在的建筑,恢复了原有格局及天花、木护壁等装饰,还使用相近的材料与工艺复原了地坪及壁炉。
未来规划
为了让市民有机会重新走进白公馆,上海沪剧院计划将这里变成洋溢着海派文化的文旅新地标。推开一楼的折叠门,一座设计精巧的沪剧文化展示馆在静候观众的到来。墙上的图文资料展示沪剧的历史和上海沪剧院各流派名家名作,玻璃柜里陈列着沪剧院曾获得的诸多奖项。沪剧院还在这个小空间里摆放了两台迷你KTV点唱机,戏迷现场就可以学唱并录制自己的音频。此外,一个小型放映厅在不间断地播放着沪剧影像资料,还有一个小型展厅,首场推出《雷雨》主题展览。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介绍,未来更多的舞台道具将会从仓库整理出来,进行主题性的展示。
毗邻白公馆的2号楼曾经历过从练功房到餐厅的转变,本次修缮去除了用作餐厅期间添加的仿古典样式装饰,以简洁现代的建筑语汇与白公馆形成对话关系。这里未来将成为演员们的练功房和办公场所。
本周末,第五届上海沪剧艺术节闭幕式将在新址举办。届时,白公馆的主楼梯和露台皆会成为演出空间,沪剧、花园和洋房将有一次沉浸式的融合。茅善玉表示,这次演出只是一次初步尝试,以后会开放更多的区域进行情景演出,“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沪剧人和沪语文化将让这幢建筑重新流动起来,恢复它的灵性。”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