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蔚
上周,网约车“鼻祖”优步公司在各方压力之下,发布了2017-2018年度安全情况报告。一经媒体曝光,公司股票市值第二天蒸发14亿美元。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怎样一份“破财”报告?
这份84页的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关于性侵害,从2017年到2018年,优步总共收到5981份性侵报告,单是在美国,有关强奸的报告,2017年为229起、2018年为235起,相当于平均每周4起,这些案件中92%的受害者是乘客;关于车祸,2017年至2018年间,107人死于优步相关的车祸,死亡率大约是美国机动车事故死亡率的一半;关于刑事案件,同期的订单执行过程中有19人在相关刑事案中丧生,其中8人是乘客,7人是司机,其他4人是路人等第三方人员……
而尽管这样一份联合第三方调查机构发布的颇具透明度的报告,受到美国性暴力资源中心等非营利性组织的认可,但是也有媒体认为,鉴于许多性侵受害者往往保持沉默,因此这份报告列举出来的数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报告中只提到了车祸致死的案例及数据,但对致残或致伤的案例却只字不提,而根据媒体报道,这些受害者要申请赔偿,往往须面对冗长的司法程序……
本来,网约车这项新兴行业,整合司机的出行资源,更高效地满足有出行需求的人,是互联网时代生活便利化的好事。但国外的优步也好、国内的滴滴也罢,似乎从呱呱坠地开始,性侵、车祸等严重伤害案件已经成了伴生的“顽疾”。为了整合更多司机资源,追求更多商业盈利,大型的网约车企业往往不愿意花大力气审核司机背景、监管运营安全、完善相关制度,对于政府的问责往往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乘客的遭遇,更是能拖则拖,应付了事。
但是,它们忘记了,店大实能欺客,树大也会招风。把企业形象败光了,盈利能力自然也就下降。今年8月,优步报告了创纪录的52亿美元季度亏损。迫于无奈,明知是雪上加霜,优步还是在年底发布了这份安全情况报告,意在加强社会对它的监督。
开山祖师迈出了自我加压的第一步,接下来,就看国内的“模仿者”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