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脂质严重沉积”“动脉粥样硬化”,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两种疾病似乎总是和老年人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携带致病基因,有些家庭内所有人年纪轻轻就会得病。得益于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即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这类致病基因已可实现产前阻断。近日,中国福利会国际妇幼和平保健院院长黄荷凤院士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利用体外基因编辑技术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也成为了一种可能。
黄荷凤院士曾遇一对小夫妻求助。孕妇王女士说,在她父母家中,包括其本人在内,有多人年纪轻轻就出现了严重的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黄荷凤院士及其团队通过对其家庭成员样本基因检测后发现,他们罹患的是由LDLR基因杂合致病性变异引起的杂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使得胆固醇沉积在患者皮肤(黄斑瘤)、肌腱(黄色瘤)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LDLR致病变异引起的杂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HeFH患者每次生育均有50%的可能传递遗传致病变异。黄荷凤院士团队抽取了王女士的羊水样本,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检测。幸运的是,在羊水样本中并未检测到LDLR致病变异。王女士可安心迎接一个健康的宝宝出生。
无独有偶,又一个同样被FH困扰的家庭前来寻求帮助。孟女士已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刚上小学的男孩已经出现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情况。化验单上的数字让孟女士十分悲伤:为什么自己的外婆、母亲、弟弟、自己甚至儿子都要被这样的疾病所困扰?通过对孟女士一家的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和家系共分离,最终确定了导致其一家正是LDLR基因杂合致病性变异。黄荷凤院士认为可以采用PGT技术实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阻断。目前,孟女士一家已经准备进入PGT周期。
PGT技术,即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是指对胚胎或卵子行卵裂球/滋养层细胞或极体进行活检,通过遗传学检测后将无疾病胚胎植入子宫妊娠,并出生正常子代的技术。不久前,好消息再次传来:一位罹患晚期乳腺癌的年轻患者,经PGT诊断,顺利阻断遗传性乳腺癌的BRCA1/2致病突变基因,于11月30日在国妇婴顺利娩下一名健康女婴。
目前,国妇婴可运用PGT技术阻断脊髓性肌萎缩症、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成骨不全症、家族性甲状腺癌、嗜血细胞综合征、马德隆畸形等120余种单基因遗传病。
为了更多家庭生育健康宝宝,专家团队的努力并未停止。近日,黄荷凤院士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团队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显示,可以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一种新构建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体内部分修复LDLR基因突变和LDLR蛋白表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表型。这表示,利用体外基因编辑技术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正成为一种可能。“无论是从源头阻断疾病在家族内传递的PGT技术还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的基因编辑修复遗传缺陷技术,都会为更多遗传病家庭带来福音。”黄荷凤院士表示。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