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正在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准备
◆手术室外,医生通过3D眼镜在大屏幕上观察手术过程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本报讯(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金平)今天上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内,一台具有特殊意义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在进行——手术床边是一台“长”有四只纤长“手臂”的银白色机器人,随着主刀医生发布的指令,机器人的“手臂”灵活、精准地展开操作,在患者狭小的盆腔空间内灵活翻转,完成了切除病灶、缝合切口等一系列操作。
手术患者今年73岁,患有前列腺癌。由于其前列腺肿瘤病灶较大,手术关键点之一是术中对肌肉、血管和神经的精准保护,这关系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如尿失禁与男性功能。在为患者病灶周围开了5个操作孔后,主刀的市一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韩邦旻主任医师坐在操作台前,将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伸进指套控制操作杆,双脚控制脚踏板,通过传感器将指令传输给手术台前的机器人,在最大可以放至15倍的立体三维高清视野下,病灶周围的各种组织纤毫毕现。
手术台另一边,泌尿外科中心荆翌峰副主任医师作为手术助手,正在经过辅助孔进行辅助操作。机器人手臂通过穿刺通道进入盆腔,精确完成主刀专家做出的切除、打结等一系列动作。顺利切除病灶后,预计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进食和下床行走。
市一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这是沪上首台全新一代(第四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正式亮相后的上海“首战”。相比前三代“达芬奇”机器人,第四代达芬奇Xi手术系统在各方面都较前代设备有了提升,可覆盖几乎所有外科术种。这也意味着上海患者足不离沪,就能够有机会体验与全球比肩同步的全新一代机器人手术系统。
今天,市一医院也宣布成立“机器人手术中心”。中心主任、副院长郑军华介绍,中心将充分对接融合近期成立的市一临床研究院医用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研发中心,以全过程、精细化的项目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多个外科领域的疑难、复杂手术中的质量、安全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