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与上海比邻的昆山,始终把对接上海、接轨上海作为第一突破口。近日,以“勇立苏沪桥头堡、融合对接一体化”为主题的2019昆山融入上海合作发展推介会在沪举行。会上,“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深化合作项目启动,一批人才科创政策、科创产业用地(Ma)新政发布,一批金融领域合作项目、高端资源要素合作项目签约揭牌,将为昆山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从“接轨”变成“融入”,由“双城”转为“同城”,沪昆两地“同城效应”正在日常点滴中日益显现。去年,昆山市、嘉定区、青浦区、松江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共同成立“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一年来,联盟成员在基础设施互通、科技创新协同、新兴产业耦合、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保共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可见,上海和昆山的合作共建正在向更深层次迈进。
“昆山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合作基础,昆山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上海的标杆引领和辐射带动。”会上,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自今年以来,昆山坚持“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的理念,充分发挥临沪区位优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被列入江苏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连续15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昆山将着力放大紧邻效应,以对标学习融入一体化,坚持学上海所长、创昆山之新,全面对标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借鉴复制改革创新举措,全力营造一流的创新环境、营商环境、宜居环境、人文环境,全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杜小刚说。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晓辉在致辞中表示,昆山作为江苏省临沪“第一站”,坚持“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的发展定位,发起成立“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积极参与“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虹桥—昆山—相城”等合作机制建设,在刚刚公布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这两项跨区域合作机制均已被纳入,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此外,昆山还大力推进与上海在规划战略、医疗教育、联动执法等方面一体化发展,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活动期间,昆山市政府与交通银行总行达成新一轮5年合作,签订《金融支持昆山试验区合作协议》;52项对接上海的金融上市、总部平台、人才科创、招商服务、社会民生、国资合作项目签约、揭牌;“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深化合作项目启动,将在信用、品牌、医保、交通等领域加强区域协作,齐心协力做好“4+2>6”的协调发展大文章;昆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服务中心启用,昆山智库—昆山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揭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10家单位被聘为特约研究机构。
记者从会上获悉,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昆山与上海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宽加深。特别是近年来两地在基础设施、科创资源、产业要素、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此次会议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沪昆两地的合作共建,创造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