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韩版“萨德”要来了  L-SAM针对谁?
第21版:新民环球 2019-12-19
放话应付朝鲜导弹威胁 欲树军火研发强国形象

韩版“萨德”要来了 L-SAM针对谁?

韩国现有的M-SAM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L-SAM系统的动能弹头示意图

L-SAM反导拦截功能介绍 本版图片GJ

文/杨震

近年来,影响朝鲜半岛军事战略格局的武器除了核弹和弹道导弹,大概就属反导系统了。据报道,韩国正式立项开始研制韩版“萨德”系统——L-SAM系统(远程地对空导弹系统)。

韩国国防采办项目管理局表示,将为该系统投资9700亿韩元(1亿韩元约合60.1万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左右完成研制,并在2028年前后正式装备部队。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作为2006年就开始立项建设的韩国防空反导系统(KAMD)的一部分,L-SAM系统拥有两种导弹:一种是拦截大气层内飞行器的远程防空导弹,另一种则是拦截大气层外弹道导弹的反导拦截弹。

反导系统国之重器成为军备竞赛焦点

自从导弹登上战争舞台,反导的需求就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强烈,反导系统应运而生。最先发展反导系统的国家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的美苏核对抗阶段,美国相继开发研制了“奈基-宙斯”系统、“哨兵”系统和“卫兵”系统,以对抗苏联的核攻击。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力量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均势,导弹防御系统便成为双方军备竞赛的焦点。1976年,美国宣称关闭“卫兵”导弹防御系统,却开始了非核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了与苏联争夺战略优势,于1983年3月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1989年,老布什就任总统后,将该计划调整为“有限防御”计划,即“智能卵石”计划。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1993年5月宣布停止执行“星球大战”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小布什时期,美国当局谋求建立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遂将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合二为一,统称导弹防御系统。“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本土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小布什政府乘机加快了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2001年12月,小布什政府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从而为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铺平了道路。随后,小布什政府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部署了10余枚陆基拦截导弹,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了4枚陆基拦截导弹,另有20枚“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部署在3艘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军舰上,百余枚空基高性能“爱国者”-3型导弹部署在全球范围内,以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目前,美国共在日本、波兰、捷克等多个国家部署反导系统,涉及亚欧等10多个国家。

其他军事强国,比如俄罗斯、中国和以色列等国也相继开发了自身的导弹防御系统。

开发导弹防御系统韩国打的什么算盘

对于韩国来说,宣布开发导弹防御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应付来自朝鲜的导弹威胁。尽管在文在寅上台后,韩朝关系曾有过短期的改善,但是近期却跌入到冰点以下。自今年2月河内“金特会”以破裂收场以来,朝美核谈陷入僵局。今年4月金正恩以年底为限,要求美方拿出符合双方利益的新的建设性方案,否则朝鲜将走一条新的道路。12月8日,朝鲜进行了导弹试验。这无疑对韩国施加了很大安全压力。在此情况下,不管这个反导系统能否自行研发成功,先宣布一下研发消息,也有利于民心的稳定——毕竟选票第一。

其次是树立军火研发强国的形象。近年来,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比较重视军火出口。众所周知,军火贸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对于出口国来说,不仅能够收获经济利益,在政治和防务上也将因此获益匪浅,这也正是美俄多年来一直在军火市场上进行博弈的重要原因。

韩国的军火贸易成绩相当不错,不仅K9自行火炮出口数量在同类火炮中排名第一,还在护卫舰、教练机等装备方面拿下不小订单。为了达成亚洲第一军火出口国的目标,韩国高调宣布开发导弹防御系统就是为了替自身做广告——毕竟这是典型的高科技武器,一般国家玩不转,玩得转的都不一般。

“太极虎”偏遇“拦路虎”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然而,韩国要想开发成功反导系统,恐怕不是一般的难,几只“拦路虎”估计会让“太极虎”铩羽而归。

第一只“拦路虎”是技术难关。导弹防御系统可谓是军事高科技的结合体: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核心是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由DSP导弹预警卫星(正在由SBIRS天基红外系统取代)、STSS空间跟踪及监测系统、陆基远程跟踪雷达(包括冷战时期发展的“铺路爪”“丹麦眼镜蛇”以及新型AN/TPY-2型X波段雷达等)、海基远程X波段跟踪雷达(SBX)、陆基拦截弹(GBI),以及一系列战斗管理中心、司令部、控制及通信中心组成。在上述领域,韩国的技术相当薄弱,甚至是一片空白——韩国甚至不具备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从“罗老”号几次发射失败就能看出韩国在航天工业领域的孱弱。

第二只“拦路虎”是军品质量。导弹防御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涉及的系统和部件繁多,因此对军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偏偏韩国在这方面又是弱项——KDX-3型驱逐舰船身出现裂痕、K9自行火炮在延坪岛炮战中故障频出,被朝鲜炮兵装备的二战期间技术水准的古董级火炮“按在地上摩擦”,T-50教练机在航展上向各国观众表演爆胎……可以说,韩国从未研发过如此复杂尖端的系统,可靠性和质量如何保证?

第三只“拦路虎”则是政治障碍。反导系统是美国控制盟国的手段。如果韩国能够开发出自身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意味着美国对韩国控制能力的下降。这一点恐怕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因此韩国的反导系统研发将会遭到政治阻力。

打个比方,反导系统就好比是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马,能够捕食角马的食肉动物种类有限,非洲狮可以,花豹也可以。但是如果是猫鼬,也许捕食珍珠鸡更加实际些。

相关链接

韩国军工产业从引进到研发

上世纪80年代以前,韩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依赖外国军援,武器装备是清一色的外国货,并不完全符合作战的实际需求。随着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韩国汽车、造船、钢铁、电子、石化、机械等行业得到发展,为实施“自主国防”政策提供了支撑。

为改变本国军事技术基础和武器装备研发能力薄弱的状况,韩国走的是一条“引进、吸收、自研、出口”的路线,通过与一些军工大国和军工巨头的合作,吸收引进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借用他国先进技术和货架产品,韩国研发出了一批武器装备。

比如,在坦克制造商克莱斯勒公司员工手把手的帮助下,韩国研制了K1主战坦克,而后又自主研制了K2“黑豹”坦克,“跨代”进入了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行列。再比如,在潜艇研制上,韩国前面两代国产潜艇都是获得许可后仿造德国近海潜艇的;经过20多年的琢磨,韩国在此基础上设计建造出第三代远洋型常规动力潜艇。被誉为韩国“航空骄傲”的T-50“金鹰”教练机,也是在外国大公司的直接参与下完成设计的。此外,韩国还在其他国家支持下研发出新型防空导弹、运载火箭,与法国等欧洲国家合作研发出新型声呐、相控阵雷达等。

出于种种原因,韩军研发的自用型武器装备具有很明确的针对性,无论是陆军战车、海军舰艇还是空军战机,第一个原则就是要压倒潜在对手的同类型武器装备,以期在未来可能爆发的对抗中获得作战优势。韩国专门调整了潜艇发展思路,将水下发射“天龙”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作为KSS-Ⅲ型潜艇的设计重点,以获得与对手对等的打击能力。与此同时,韩国在一些次要武器装备研发上秉持节省和实用主义原则。比如,在研发KW 2型轮式自行高炮时韩国就舍弃了搜索雷达和防空导弹,在保证基本战斗力不降的同时压低自行高炮成本,目的是在大规模装备时能节省大笔资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