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菡
魏文帝曹丕想要除掉其弟弟、东阿王曹植,便下令让他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作不出便要杀头,没想到才高八斗的曹植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深感惭愧,也许还有佩服,于是放了曹植。这个记载在《世说新语》里的故事,很可能只是街头巷尾的谣传,并没有事实依据,但却因为极具戏剧性和八卦精神,于是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甚至被添油加醋,有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放在今天来看,这也许是最早的竞技类真人秀了,以至于两千年后,还是有吃瓜群众围观和津津乐道。
之所以要复述七步成诗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因为我觉得它和我们当下的某类综艺节目足可以类比,并不是说诗词类的《诗词大会》或是《中华好诗词》,那些实在是玩法和创意有限,最多算致敬一下博学鸿词科。真正与七步成诗有几分肖似的,反而是近年来大热的演技类综艺,比如今年扎堆播放的《演员请就位》《我就是演员》和《演技派》。同样是规定题目下现场即兴创作,一边极力渲染时间之短及现场紧张感,且不管发挥如何,都要由未必客观或者未必更才高一等的裁判当场判断好坏,不行便淘汰,相当于在节目中宣告死亡。
七步成诗考的是什么?临场反应能力和创作速度,或许还要加上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看七步诗的特点——姑且相信它是曹植写的:第一,平白如话,也就是没有用典和雕琢辞藻;第二,抒情直白强烈露骨,也就不符合传统诗词常见的含蓄婉转表达。曹植诗的通常特点是什么?钟嵘在《诗品》中的评价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辞藻华丽、注重表达技巧是最起码的,但这一点在《七步诗》中显然没有足够的体现。再退一步排除伪作的可能,放在当时传闻的情境下来考虑,便很容易想到,在这种紧张压迫的局面下,再是如江似海的才情,也没有心思和时间来磨字眼、想典故来炫技。最重要的是,知道对方——出题人想要什么,只要形式上不缺斤短两,意思能够表达完整,把情感爆发到最高点直中要害,才是取胜的关键。
当下的演技类节目亦然。《我就是演员》中,很多实力派的演员现场表现并不如人意。比如佟大为出演了喜剧《夏洛特烦恼》中的一个片段,隔着屏幕都能透出一种尴尬感,被后辈当场讽刺“笑不出来”。这些未必是他们演技不过关,或是名不副实,正如李冰冰在竞演结束后,声泪俱下地对台下诉苦,“我觉得我们时间太短了,我们没有时间排练,这不是我们想的那个样子。”艺术创作需要时间,七步之内作诗一首,未必能展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再加上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的加码,但凡一个正常的创作者,所呈现出的作品水准势必要大打折扣。
当然,并不否认有些初出茅庐的新人,或是跨界人士反而在这些节目中令人眼前一亮,或是迸发出打破窠臼的新表达,也的确有一批优秀演员从中脱颖而出。但正如作诗可以有人出口成章,一气呵成,也有苦吟派的“两句三年得”,靠这些演技类节目的现场表演片段去判断一个演员的演技实力,终究有失偏颇。节目的评判标准同样值得探讨,比如《演员请就位》在导演选人时,就颇有些“君心难测”,很多观众觉得不错的选手,反而爆冷出局。就像李白奉命给杨贵妃写了《清平乐》,尽管辞采华美流传千古,却有传说因为用了赵飞燕的典故而惹怒贵妃,反而害他被逐出长安。艺术评判里,会被多少艺术之外的个人好恶来左右呢?
在这些演技类综艺里,动辄以爆发式、炸裂式演技取胜同样被人诟病,但时间有限,事关输赢,这一点很好理解也很难避免。曹植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也是炸裂式的诗句吗,可以想见,他吟出这一句的时候,必然也是声泪俱下的。
换一种层面来说,尽管比拼演技,但观众看的仍旧是综艺真人秀,三部作品开播时都引发关注和热议,但最终能够把热度延续下来的大概只有《演员请就位》,这其中自然不乏流量的助力,尤其是导演界中的流量郭敬明的加盟,在其中贡献了爆点和争议点。说到底,《七步诗》能够流传千古,靠的还是背后的八卦故事,大众看综艺节目,看的何尝不也是如此。也无怪乎节目播出许久,最为深入人心的还是几个演技“车祸”,导师大吵等“精华”片段。当然,这样的节目也并非一无是处,最起码,“车祸”现场唤起了人们对好演技的关注,吵架最终吵出了对行业的深入反思。
有思考的综艺节目,不妨再多来一些,但七步成诗式的竞技比拼,也就当作游戏看看、笑笑罢了,艺术终究是需要时间打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