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沪谚熟语印 年夜饭 糯米团子韧吊吊 石斛陈皮烧鸡汤 上海人个馄饨情结 冬天里个暖心事 老早过年,剃头师傅邪气忙
第18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0-01-12

糯米团子韧吊吊

文/叶世荪

汉语中有一个形容柔软而结实的字:“韧”。韧的原义指动物的皮革,但让人更早感到坚柔难啃的,是食用的肉,而不是吃完肉剩下的皮囊。所以,“韧”的原形为肉字旁的“肕”;《集韵》:“韧,本作肕”;《玉篇》:“肕,坚肉也”。记录唐代朝野逸闻的《卢氏杂说》讲了个故事,说“张茂昭为节镇,频吃人肉,及除统军到京,班中有人问曰:闻尚书在镇好人肉,虚实?昭笑曰:人肉腥而肕,争堪吃?”可见,用肕字形容肉食坚韧不假。

“肕”之后渐渐被“韧”替代,以适应其更广的用途。上海话“韧(肕)”读若“宁”,除了表示坚柔外,还有其他多种含义。譬如,形容食物受潮变得不干脆了,叫“还韧”;有黏性的食物等,叫“有韧头”;稠厚的米汤,叫“米韧汤”;做事不痛快、为人不爽快,叫“韧皮条筋”;还有学手排挡车的油离配合技术,叫“韧(牢)离合器”。

上海话中,“韧”还有个ABB结构形态,寓意生动、使用频繁、广受欢迎。《吴下方言考》:“吴中谓饼之凉而不中食者曰纫(韧)(饣+遣)(饣+遣)。”《吴歌己集》:“九月九,糯米团子韧妛妛。”《崇明方言词典》:“小米粥韧笃笃真好吃。”《上海方言词典》:“韧冻冻:形容物体柔黏而略有弹性。”《解说上海话》:“韧吊吊:形容东西韧性很大。”2016年9月,《新民晚报》连载小说《同和里》写小皮匠拿来一包猪头肉:“我抓了一块放进嘴里,油濡濡、韧嘎嘎,太香了。”不管是(饣+遣)(饣+遣)、妛妛、笃笃、冻冻、吊吊、嘎嘎,这些以“韧”为词根的上海话熟语,反映出了描摹对象不同时的不同特质,让读者感同身受,如临其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