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家庭医生担当社区防控主力 各区行政服务中心下周正常上班 “横漂”群演成了直播网红 “宅”家也需心理“防疫” 这一生,短暂却非凡
第9版:上海新闻 2020-01-31
12355热线和青少年心理专家提醒:

“宅”家也需心理“防疫”

取消游玩计划,暂停亲友聚会,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对不少孩子来说,失落感更是明显——辛苦了一个学期,原本盼着假期能跟着爸爸妈妈到处玩玩看看,这下只能乖乖呆在家写作业。

不得不宅家的日子,如何为青少年可能产生的恐慌、怠惰、烦闷等负面情绪“防疫”?记者从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获悉,12355网络咨询端口“青小聊”将全天(9:00—23:00)开放,30余名心理专家将轮流值班,倾听来自青少年和父母的烦恼。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也发出提示,要求各区、各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科学、规范地开展疫情相关的心理防护工作。

防止情绪过度消耗

“每天我们都在被各种各样有关疫情的信息包围,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一定要学会甄别信息,更要谨慎转发。”12355心理咨询师金小燕提醒,海量信息面前,每个人都要避免情绪过度而被消耗。“即使是同情,如果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时间长了也会同情疲劳,会有无力感。”金小燕说,与其这样,不如投入当下生活,看看自己能做什么。

对于低龄孩子,她建议家长通过绘本等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眼下发生了什么,病毒究竟是怎么回事,取消出游计划对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会有什么好处;家有青少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避免负面情绪,传播“正能量”。“面对同一件事情,你可以负面地想,这里也不能去,那里也不能去,疫情一定非常严重;但正向思维者就会看到,有患者治愈出院,有新药正在研发,政府部门也已经采取相当严格的措施来防控疫情。这些措施越严格,对普通市民来说,安全感就更强烈。”金小燕说。

全家动员寻找趣事

平时,金小燕是静安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一名心理老师。她告诉记者,春节伊始,她所在的一个集合了众多心理老师、心理专家的微信群,就围绕“除了刷疫情,可以做的N件事”开展征集,大家群策群力,寻找了不少排遣无聊、提升幸福感的方案。同时,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也通过微信公众号,为中小学生家庭提供了建议。

这“N件事”包括——

开展各种亲子体育锻炼;研究美食,跟着各种APP学烧菜;看想看但没时间看的电影、电视剧;打牌、玩狼人杀、玩桌游;和长辈聊天,了解家族历史,写一个家族故事;画一幅新年愿望的画;来一次“断舍离”,然后给焕然一新的家“拍写真”;和亲友视频聊天……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趣事清单中,有一项是“毫无愧疚地无所事事和发呆”。在心理专家看来,换一个角度想,这样一个和家人、和自己相处的安静假期,很难得,不是吗?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