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家庭医生担当社区防控主力 各区行政服务中心下周正常上班 “横漂”群演成了直播网红 “宅”家也需心理“防疫” 这一生,短暂却非凡
第9版:上海新闻 2020-01-31

这一生,短暂却非凡

——向科学实验鼠致敬

住在各自的“公寓”里,小鼠们有的忙着撕碎灭菌的纸巾给自己做个小窝玩,有的钻在透明的水晶屋里打盹,有的正享用营养餐……对了,春节里还有24小时值班兽医和轮值饲养员打理其“日常起居”并监控室内环境指标。这是实验鼠的生活,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居住”着近5万只实验小鼠,承载着百余项科学研究的实验使命。这些为科学而生的小家伙,替人类承受痛苦,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们以小小的身体推动着生命科学的发展。

培育鼠类家族

鼠在自然界中已存在超百万年,而实验鼠诞生于17世纪。科学家从自然鼠中培育驯化,逐渐有了实验室中的鼠类家族谱系,包括小鼠、大鼠、豚鼠、沙鼠等。与它们同宗不同源的“远亲”相比,褐鼠、家鼠等经过自然演化仍然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而品系繁多的小鼠、大鼠等实验用鼠大部分饲养在特殊的实验室环境中。“目前上海交大医学院实验小鼠已有近500个品系,这些小鼠它们支持着药理学、免疫学、肿瘤疾病、代谢疾病、神经科学等许多方面的研究。此外,我们还有少量课题需要用到大鼠。”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副主任李垚博士告诉记者。

李垚博士解释,“小鼠伴随着人类一起进化,其所携带的微生物、肠道菌群、遗传特征、解剖结构等都与人类相似,因此疾病类型、药物敏感性或耐受度等方面的表现更合适。此外,小鼠体积小、繁殖快、易操作,不论是从实验周期还是经济性方面的考虑,小鼠无疑是大部分实验最佳的选择。”

为小鼠谋“福利”

交大医学院实验鼠的“高层公寓”还配备“独立的新风系统”,为确保小鼠能够获得新鲜的空气,单独“公寓”内每小时换气达到75-80次,每间“公寓”最上方还设有紧急通风装置;“鼠均居住面积”也是严格控制,达到0.015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房间”最多只能住5只小鼠;尽管实验鼠的世界“不见天日”,但通过人工控光,也有“昼伏”,备孕期的鼠妈妈还会多两小时的“白天”;小鼠的饮用水和饲料也经过严格灭菌,团队还为手术后无法正常进食的小鼠研发了营养果冻。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小鼠的食宿得到特别照料,心情也很重要。灭菌的纸巾和红色水晶屋就是李垚博士和同事们精心筛选出的“玩具”,这些“环境丰富物”能满足小鼠天性的自由发挥,也能为怕光的小鼠带来心灵安定。“曾有美国科学家做过‘鼠脸识别’的实验,发现实验动物也会开心或抑郁,有不同面部表情。所有这些细节都是为帮助实验动物获得更多福利,减少它们死亡时的痛苦”。

规范实验流程

为了尊重这些生命,从动物实验申请到操作都有一系列非常严格、繁复的流程。交大医学院每一项动物实验都要提交长达30多页的申请,由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委员会严格把关。“我们要求研究团队要细化到每一只小鼠会用在什么地方。‘是否一定需要’‘是否需要这么多’‘是否有减少动物痛苦的优化方案’等问题都是必须思考的。”李垚博士说。

实验动物科学部楼下有一块为实验动物设立的纪念碑,写着“魂归自然,功留人间”。每年清明、重阳都会有不少学生带着鲜花来这里感念实验动物。在开展动物实验之前,修一门《医学实验动物课》,知晓理论,一丝不苟掌握220项操作流程,也是每个医学生必须要做的事。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顾悦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