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90后新人捐五万元蜜月旅费 新娘父母捐二十万元酒水钱 铁路上海站应对来沪大客流 我是男的我来陪 姐妹齐心不回家 到达旅客须测两遍体温
第8版:要闻 2020-02-05

我是男的我来陪 姐妹齐心不回家

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让许多医务人员日夜坚守一线。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有这样一群护士,身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线,日夜守护病人健康。“很多人突然被隔离,身心都经受着煎熬,这时候他们孤立无援,更需要照顾。”仁济医院日间二病区护士长陈璐琪的话,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和爱心。

护送病人

什么都没想只盼平安

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被送进仁济医院急诊室,他咳嗽厉害,呼吸急促,CT影像提示病毒性肺炎。“马上隔离!”命令下达那一刻,急诊室秒变战场。

老先生从湖北回沪,肺部感染情况较重,很快就用上了无创呼吸机。另一头,医院立即要求腾出隔离病房,火速将疑似病人运去,并通知疾控部门来采样。“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真的来了,还是有点紧张的。”急诊科男护士范长青说。

1月22日,病人确诊,隔天即被送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长青说,护士长立刻决定陪同,并已经穿戴好准备出发。此时,他主动请缨,“我还没结婚,又是党员,还是个男的,应该我去!”他说,护士长有高血压,这些天又劳累过度,不忍心让她如此辛苦。

晚上9时许,120急救车出发。范长青一路陪在患者身边。路上,病人血压突然下降,静脉留置针的导管阻塞了!范长青很快处理完毕,抵达公卫中心时已是次日凌晨。他说,小小的空间里,眼前的危重患者仿佛就是他的全世界。“什么都没想,只希望把他平安护送到那里。”

难忘春节

5天只回家10小时

仁济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刚开始是日间病房临时改的。日间二病区护士长陈璐琪说,1月22日争分夺秒布置好,晚上10时就迎来了第一批疑似病人。“科室里很多人都还没有穿过隔离服。我是护士长,自然要第一个进去。”

陈璐琪为20多岁的武汉大学生小赵(化名)采血。他放假后来上海旅游,想不到发烧咳嗽,来医院后直接被收治。小赵很配合,他说自己也猜到了结果。在进行采血、鼻拭、咽拭、采集痰液等步骤时,陈璐琪的护目镜还起雾了。对于一个有着17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来说,采集标本原来只要2、3分钟,但这次,全副武装的她花了近20分钟。

陈璐琪出来后,还教会了其他护士如何穿脱隔离服,做好万无一失的防护。疾控来采样的老师教她一个小窍门,“抹一点点洗手液在护目镜内侧,它就不起雾了。”

过年那几天,是陈璐琪最忙的日子。她不曾想到这场战役拉得那么长。5天时间里,她只回了一次家,拿了换洗衣服,呆了10小时,陪了一会儿年幼的孩子。她说,只要任务来了,每个人都会化身无畏的“战士”。

两个患者

换位思考,学会尊重

70岁的上海阿婆,戴着助听器,来时已有了肺炎症状,很快就被当作疑似病例收进了隔离病房。“我第一次遇到过态度这么好的病人!”护士刘瑾说。好到什么程度呢?“不管你做什么,包括采血,对讲机沟通,她都要反复说谢谢你、麻烦你,那是一种认可和尊重!”

在隔离病房,患者能依靠、交流最多的就是护士,阿婆对此格外感激。后来,刘瑾再次上班时,阿婆离开了。她急忙向同事打听,所幸这位阿婆解除了隔离。

另一位疑似病人,从武汉来上海探亲。她就诊时即被隔离,想不到非常不配合,还一直吵着要回家。她无法理解护士为什么要把她“关起来”,为什么采样报告一个多小时了还不来,为什么……“在这里,患者比我们更加焦虑、紧张和恐惧,所以我们要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刘瑾说。这位阿姨后来还在洗手间摔了一跤,院方还为她找来专家评估,并缝合了伤口。

其实,刘瑾本来一月中旬就请假了。在浙江老家的妈妈突发脑梗,她本想着回家陪伴,如今已绝口不提“回家”二字。“我也想妈妈,但穿上防护服,心里就装不下别的了,满脑子就一件事——护理好病人。”

休假报废

姐妹留在病房过年

急诊科护士胡秋颖6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早早打报告,申请休假回老家,还要给10岁的女儿过生日。一切都“想得美”,生活很快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

那天她值班,来了一个病人,说是慢阻肺,年纪大了,病情进展很快,马上就上了呼吸机。家属坚称病人没有去过武汉,但CT不会说谎,肺部大范围病灶,一切都提示着“高度疑似”。胡秋颖说,“患者不是敌人,医生护士绝不会也不可能抛弃患者。但如果瞒报漏报,不配合流调,整个防控工作就会受阻。”最终,家属表示,老人曾去过武汉,可能是在当地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整个农历春节期间,病人特别多,胡秋颖第一次遇到这么重大的考验。她说,堂妹也在上海的医院工作,疫情当前,两人都没回家过年。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