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抗疫时期的心理援助”大直播第一期本周五见 “猎头大咖”推出流动就业“新思路” 基层防疫的“加法”与“减法” 情书传递温暖愚园路商家
第4版:要闻 2020-03-03

基层防疫的“加法”与“减法”

宋宁华

2月28日,本报独家率先报道了“上海发出首张小区快递出入证”的新闻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闻更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的前三名。

小小快递为何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因很简单,老百姓的需求实在太旺盛了。有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某电商平台上仅粮油成交额就同比增长15倍。

可以说,疫情期间,快递外卖在保证居民生活供给方面不可或缺。如何守好抗疫防线的同时,做好服务民生的“加法”与“减法”,是下一阶段值得关注的重点。

在发出首张快递出入证新闻的评论区,笔者看到多数都是“点赞”声。“终于算开头了,希望能尽快推广。”“只要做好防护,强烈建议推广,每次在棚子里找快递,人员凑在一起,也有传播疾病风险。”

但笔者也注意到,也有一些市民存在疑问和建议。比如,由于出入证允许部分快递小哥进入小区,但只允许他们进入有快递箱的小区。有市民感慨:“别人家的小区,没有快递箱的小区伤不起。”还有人建议:“可以推广,但要配置好快递箱,错峰拿快递。”

有媒体平台还做了投票,“你希望快递进入小区‘无接触’投递吗?”结果有九成以上的人选择了“愿意,毕竟方便很多”。

好事刚开了头,但要把它做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既要强调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也要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浦东沪东新村街道率先推出这个做法后,笔者留心了本市其他一些小区的情况,发现许多小区还是维持原状,沿用在门口搭架子或搭棚子的方式,仍然拒快递小哥于门外。问及原因,有关负责人表示:“开不开放主要取决于物业等,主要是出于保险吧。”

快递进还是不进?首要的是遵循居民需求、采用居民自治的方式,最重要的则是怎么“进”,让居民放心又舒心。对于快递小哥的准入,必须遵循严格审查、随时可控的状态。为了让居民放心安心,建议采用公示制度,将获得出入证的快递小哥情况公示在小区中,并且严控范围,快递人员基本固定,消除居民心中的疑虑。

同时,出入证也不是“一发了之”,而是从快递公司、社区两头把关,每天测量体温,随时掌握动态情况,杜绝每一个细节的疏漏。在这样的严格把控前提下,需求旺盛的居民区,逐步、因地制宜地让快递小哥进入楼道,甚至送货到“门口”,只要确保“无接触式”投递,也是件多方得益的好事。

一位街道书记告诉笔者,在社区一线,像这样民生的小事还有不少。他每周到小区当志愿者发现,门口测量体温的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做的工作多数是无用功,居民出去拿次快递回来就要测一次,一天出去几趟就要测好几次,既增加工作人员负担,也造成了老百姓的抱怨。他建议,除去重点地区回沪等重点人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何妨采用合适的方式,减少到每天只测量一次体温?这些都是值得商榷和创新的民生细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疫情防控中,这样的“加法”和“减法”,考验的是基层工作者的智慧和胆识,体现的是大城市社会治理的“绣花针”水准,最终收获的是老百姓得益又称快的民生福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