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志愿者“上岗”记者李铭珅摄
“小兄弟,你从中午站到晚上,不累吗?”近日有细心的居民注意到,在浦东张杨南苑小区门口,有个年轻志愿者站了“整整一天”,便关心地问候了一声。
这个年轻人一愣,然后笑了。原来这是一个“美丽而又温暖”的误会。为此,记者昨天特意来到张杨南苑小区,面对面采访这对特殊的双胞胎志愿者。
同一天出生 弟弟高一点
昨天下午,记者一走进小区,就看到两个身着同款带帽卫衣和红马甲的年轻人,正忙着给每个进来的人测量体温。
原来,他们就是那个误会的缘起——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胡沅铮,弟弟叫胡沅锦,他们出生于1998年的同一天。
虽然一个戴白口罩,一个戴黑口罩,但在外人看来,他们长得一模一样。“其实我们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只是外人看不大出来,我比哥哥高约2厘米。”弟弟胡沅锦告诉记者。
上周,他们妈妈在小区看到招募志愿者公告,马上问刚从亲戚家回来的他们,“想去吗?”兄弟俩异口同声:“去!”
上周四开始,两人作为志愿者当上了小区“守门员”。两个人都长得高高大大,有1.8米左右,站在门口特别显眼。居委会为他们安排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的班次。但他们中午匆匆吃个面包,12点多就来上岗,两人前后值班一直到了晚上。于是,就出现了这“美丽而又温暖”的误会。得知真相后,没认出他们的居民也哈哈大笑,连连为这对“好兄弟”点赞。
都是大学生 不做旁观者
问起当志愿者的初衷,胡沅铮说:“我5岁时SARS席卷全国,当时就因为患肺炎住院,万幸的是并非SARS。但周围看到的都是医疗器械、鼻子上戴着呼吸器的痛苦,我至今还有记忆。”他说,儿时经历让他可以想象到现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痛苦和无助。“如今我们都已是大学生了。我和弟弟也想成为抗击疫情的一分子,而不是这场灾难的旁观者。”
对他们上岗“初体验”,两个人都说其实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关键在坚持。白天还好,冬日的晚上很冷,有一天上海还飘起了小雨。小哥俩站了几个小时下来,手脚冰冷。一个冬天都没穿秋裤的他们,第一次穿上了秋裤。
感情特别好 做事爱结伴
记者了解到,张杨南苑小区有540多户居民,现在人行出入口只有一个,这几天越来越多人复工,每天进出的人不少。“多数人很配合,有的会主动上来让我们测温。但也有人因一次没测好,请他再测一次就‘翻毛腔’的。”胡沅铮说。“这种情况这么办?”记者问。“也只有耐心劝说吧。”
长相几乎一模一样的兄弟俩感情特别好,做啥事都喜欢结伴,本周起居委为两人安排了同一个班次。昨天学校开始上网课了,有课的时候两人就互相调剂,确保值班没有“空当”。
采访中正好遇上羽洋居委书记,她告诉记者,“这对双胞胎我从小看着长大,初中时每年假期都来社区做志愿者。”她还找出9年前胡沅锦参加社区征文比赛的作文。文章从楼下小孩阳阳为老人搬牛奶写起,最后写到从孩子天真的笑容中感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因为疫情,兄弟俩都无法返回校园。两人各自面临研究生和专升本的考试。弟弟说,“我希望早点回到校园,在学校比较有学习的氛围。”哥哥则说,“还是家里安静些,但有时候学习没那么自律。”一个“宅”、一个外向,不同的性格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
说到疫情后想做什么,哥哥说想去云南大理。正在昆明读书的弟弟马上接话:“我给你当导游。公路在大山里穿过,两旁的梯田、树木和谐自然,太美了!”
相信冬日的暖阳,终会拨开阴霾照亮大地,兄弟俩的心愿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