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风景旧曾谙(中国画) 在靳以故居客厅 霍乱黄旗下的情人 来自云端的心理陪伴 生命最后的陪伴者教我的道理 想起波尔金诺之秋
第18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0-03-15

来自云端的心理陪伴

林 紫

2020年的开场,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包括我们这些专业的心理工作者。疫情之下,我们无法像一线医护人员那样冲锋陷阵、保护和救治大家的身体;也无法像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马航失联时那样陪伴在大家的身旁。既然只能居家战疫,我和林紫机构的伙伴们第一时间决定:一如既往地选择参与和担当,以云端心理援助来陪伴更多人提升心理免疫力、安抚内心焦虑和恐惧。

大年初一,我们便紧锣密鼓地开通了医护人员公益心理关怀热线。虽然第一个月里来电不多,但每一个都让大家感动和难忘。一位即将驰援武汉的医生来电说,自己因为有专业知识,其实并没有太大困扰,来电只是为了“不辜负好心人的关心”;几位一线护士,则因为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来电咨询如何安抚孩子的不安和处理自己的内疚感……

我跟妈妈们分享了自己的体验:这样的内疚感,我也有过。因为疫情的特殊性,我和其他老师必须把家变成直播间,一场又一场地忙着心理科普讲座,不得不把孩子长时间“冷落”在一边。意识到自己的内疚之后,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邀请孩子参与直播间的布置、道具的制作,又与听众分享她设计的防护服……参与、担当和成就感,让孩子和我都当下心安,无论在做着什么,情感的链接始终不断。

除了医护人员外,我们也为社会大众开通了公益咨询热线,来咨询的有远在国外的留学生,有武汉等地的确诊或失去亲人的朋友,也有因为担心企业前途而失眠的高管、企业家们。而随着疫情的变化、假期的不断延长和各种应激反应的不断堆积,家庭矛盾、亲子冲突、夫妻关系等问题日益增多起来。

一个大学生说,父母不听自己的劝告,天天和亲戚聚在一起打麻将,自己万般无奈只好自我隔离,单独做饭给自己吃。他一方面生着父母的气,一方面又怕自己这样的做法“不孝顺”。我和他一起梳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最终他接纳了自己的理性需要,并为自己的情感需要想到了“迂回战术”——让奶奶出面来阻止父母的非理性行为。

一次大型直播后,一位听众给我留言说,因为孩子当天误吞了一枚硬币,自己差点和家里所有人都闹翻,听完直播,试着用我教的“觉察—接纳—负责—照顾”情绪管理四步法梳理了自己后,发现果然平静了许多,阻止了“心理病毒”在家中的蔓延。

每一次直播课上,我都会分享一个重要观点:“疫情是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看清楚疫情未来前的自己本来的样子。我们怎么度过疫情,就会怎么度过一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趁着在家‘闷死病毒’的时候唤醒自己,学会跟自己相处,我们未来的不确定人生就开始有了确定的部分——我们自己。”

就像大年初三的深夜,在工作室所在的四座城六个人连夜完成心理协会和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抗疫音频录制任务后,正如伙伴墨墨在朋友圈里所说的那样:“2020年的第一次加班,到现在,一丝困意都没有,心里是满满的满足感。和可爱的人做喜欢的事,每分每秒都在发光呀!”

愿你也时时发光,同时记得:在抗疫前线,有医护人员在守护着你的身体健康;而在云端,也有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们陪伴和守护着你的心理健康。无论是疫情当下,还是疫情过后的三个月、半年以及未来长长的一生中,我们都愿与你一起:向着明亮那方、共同成长。

家人、工作都在这里,这个时候留下,是一种境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